2016年7月14日(7月份的第二个周四)是西城区第一文化馆小剧场的法定评剧专场演出日。由于外孙小学已放暑假,终于可以安心地拍摄了西城区文化馆评剧队演出的评剧《红色联络站》。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 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
《红色联络站》
剧情简介:
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江西省东北山区某地,桂芳和杨大祥同志以酒店为掩护,在白军统治的山村建立了红色联络站为我军传递情报,掩护地下同志有力配合了红军反“围剿”的斗争。
这出评剧就是描写这个红色联络站为掩护我军交通员传送重要情报和敌人展开的一场机智勇敢的斗争,击败了敌人,胜利地完成了任务的故事。
三月三这一天,我侦察队长周洪亮化名马世杰,以少校副官公开身份,借送侄女回娘家为名,保护交通员通过敌哨卡,向闽北党组织递送情报,不意在村头酒店遇到白军连长“吊眼狼“的盘查和阻拦。酒店是我地下联络站,由于马”副官“和”
老板“夫妇的密切配合,机智地与敌周旋,竟使被传来对证的叛徒无言以对。随后他们又来一个调虎离山计,置敌于团团转,我交通员终于顺利地进了山。
根据高力泽、于声歌剧本《三月三》改编。改编:中国评剧院。首演单位:中国评剧院。首演者:马泰、陈少舫、刘萍、张桂祥等。
歌剧《三月三》独幕歌剧。于声、高力泽编剧。该剧是福州军区政治部前锋歌舞团1958年建团后创作演出的第一个歌剧剧目。主创人员深入闽赣革命老区,搜集素材,体验生活;该剧初次在炮战前线彩排,便得到首长与广大指战员的好评。
剧中叙述民国21年(1932年)
历三月初三,我赣东北山区游击队派机要员刘英按当地传统习俗扮作探亲媳妇,携带反围剿作战计划,秘密前往山下联络点——山村酒店,以便再转赴武夷山向上级党委汇报。不料叛徒向敌告密,敌已先期到达酒店,联络店夫妇(地下党员)只好随机应变,配合刘英和游击队侦察分队与敌周旋,最后处决叛徒,打死敌连长,在雷区的爆炸声中,掩护刘英安全突围。
红色联络站地下党员
(山村酒馆)老板娘 桂芳

桂芳从在酒馆喝酒的白军口中得知,有红军叛徒投到白军,告密有交通员带有重要情报......

桂芳向丈夫 杨大祥(地下党员)诉说
有叛徒投向白军告密,白军已到山村酒店.......

杨大祥找出手枪,想击毙叛徒,保护交通员安全通过交通站被桂芳劝阻,

三月三这一天,红军侦察队长周洪亮化名马世杰,以白军少校副官公开身份,借送侄女回娘家为名,保护交通员通过敌哨卡,向闽北党组织递送情报,来到红色联络站。

红军侦察队长周洪亮和桂芳、杨大祥接上暗号。告诉他们这次保护交通员通过敌哨卡,向闽北党组织递送情报的任务。桂芳、杨大祥向周洪亮说出了叛徒的情况。仨人决定机智应对,除掉叛徒完成任务。

白军刁连长带白军搜到山村酒馆,询问可疑情况


经过周旋,桂芳把红军侦察队长周洪亮(化名为马世杰,以白军少校副官身份下山)指给刁连长

在斗智中,红军侦察队长周洪亮使刁连长相信了自己的身份。并请刁连长喝酒,借划拳灌醉白军连长


三月三是很多妇女穿红衣回娘家的日子,白军士兵抓来很多穿红衣绿裤子的可疑女人,逐个考问,也没有找到红军交通员。只好叫出叛徒来指认红军交通员

叛徒周保财向白军告密得到100元(银元)赏钱,喝得醉熏熏,摇摇晃晃来到酒馆,没有找出交通员


侦察队长周洪亮 (马副官) 和
老板夫妇的密切配合,机智地与敌周旋, 使被传来对证的叛徒无言以对。
随后他们又来一个调虎离山计,杨大祥机智的引走白军,侦察队长周洪亮击毙刁连长和叛徒,

桂芳、杨大祥 和
侦察队长周洪亮
交通员刘英告别,交通员安全进山

桂芳 杨大祥
庆贺胜利完成任务

乐队

演员谢幕

部分演员合影

稿怪的合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