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天主堂,俗称东堂,又名圣若瑟堂、八面槽教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是耶稣会士在北京城区继宣武门天主堂之后兴建的第二所教堂。
始建于1655年的王府井天主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由意大利籍利类思和葡萄牙籍安文思两位传教士创建。明末,2人在四川传教。清初被清兵虏至北京,在肃王府当差,顺治十二年(1655),福临赐给他们一所宅院和一块空地(即今址),他们即在空地上建筑一座教堂,即北京城内第二座圣堂(第一座为南堂),也就是最早的东堂。东堂院内,中间为天主堂,坐东朝西,共约30间,堂顶立十字架3座,中间大,两旁小。堂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两侧挂着耶稣受难等多幅油画。堂南、西有教室,东有一院,内有花池、平房、楼房,为神父住处。东堂内曾保存有多幅宫廷画师郎世宁绘的圣像,嘉庆十二年(1807年)失火后废止。1884年,重建罗马式大堂,在义和团运动中又被烧毁。
1904年,用"庚子赔款"重建(法国和爱尔兰两国合建),即今东堂。东堂院内,中间为天主堂,坐东朝西,面阔25米,共约30间,坐落在青石基上,堂顶立十字架3座,中间大,两旁小。堂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直径65厘米,柱础为方形,堂内两侧挂着耶稣受难等多幅油画。占地近1万平方米。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北京王府井教堂是一座罗马建筑风格的教堂,是中西建筑风格共融的典范。虽然身处闹市,却丝毫没减少它圣洁的气质。节日期间有时不经意从堂前走过,浑厚的电风琴声和唱诗班阳光般的歌声会从里面传出来,荡漾在冬日的空气中。
目前王府井天主堂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建筑为罗马风格坐东朝西,面阔25米,开间30间,建筑整体坐落在青石基座上,正立面共有三座穹顶式钟楼,楼顶立十字架3座,中间一座钟楼高大,两侧的钟楼和穹顶均相对较小。教堂堂部空间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柱径65厘米,柱础为方形,堂内两侧挂着耶稣受难等多幅油画。1988年王府井大街的改造开始,东堂周围的建筑陆续拆除。2000年经过王府井大街改造工程,围墙被拆除,教堂院门向西移动,在教堂西侧形成了一个城市广场,成为王府井大街的一道景观。
1、教堂外景

2、教堂的婚纱照片


3、快乐的女孩

4
、内景


5、教堂的宣传栏




6、王府井街心雕塑(2012年的老照片)




7、快乐的儿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