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初高中的衔接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2016-04-17 18:55:07)《中学数学初高中的衔接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为了研究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们设计了一份数学学情调查表,对高一年级一班和二班100名学生进行了不记名形式的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00份,收回100份,对学生的答卷情况分析如下:
1.你在进入高中之后,是否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
A.很快适. |
19% |
B 比较快的适应 |
65% |
|
C.很慢适应 |
16% |
|
D.根本无法适应 |
|
|
2. 你在进入高中之前,是否觉得高中的数学很难? |
A.是 |
28% |
B.不是 |
21% |
|
C.还可以 |
51% |
|
3.
你是否觉得,比起初中,高中的数学课本的内容更抽象,更难以理解? |
A.是 |
31% |
B.不是 |
11% |
|
C.还可以 |
58% |
|
4.
比起初中,你觉得高中的数学课的课时 |
A.明显增多 |
27% |
B.多了一点 |
71% |
|
C.明显减少 |
2% |
|
D.少了一点 |
|
|
5.你认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较 |
A.
有趣味,很喜欢学 |
45% |
B. 枯燥没有趣味 |
8% |
|
C. 抽象知识难度大,学不好 |
35% |
|
D.努力学习,成绩也只是一般; |
12% |
|
6.你现在的学习方法与初中的相比 |
A.没变化,照样能应付 |
38% |
B.改进了许多,学起来得心应手 |
57% |
|
7.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 |
A、非常感兴趣 |
19% |
B、比较感兴趣 |
64% |
|
C、一般 |
13% |
|
D、不感兴趣 |
4% |
|
8.你能认真且独立完成数学作业吗? |
A、不能 |
4% |
B、有时能 |
22% |
|
C、多数时候能 |
74% |
|
D、常常能 |
|
|
9.遇到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题,你会如何处理? |
A、置之不理 |
8% |
B、等老师讲 |
15% |
|
C、立即问别人 |
18% |
|
D、自己努力解决 |
59% |
|
10.对做错的数学题目你会如何处理? |
A、记录并及时订正 |
21% |
B、不记录,但会及时订正 |
54% |
|
|
C、偶而会订正 |
25% |
D、从不订正 |
|
|
11.对新课内容你会预习吗? |
A、经常自觉预习 |
13% |
B、偶而预习 |
65% |
|
C、老师要求才预习 |
13% |
|
D、从不预习 |
9% |
|
12.对当天所学数学内容你会及时进行复习吗? |
A、每天坚持 |
16% |
B、看时间而定 |
27% |
|
C、看内容而定 |
55% |
|
D、从不进行 |
2% |
|
13.你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会归纳总结吗? |
A、不会 |
9% |
B、有时会 |
38% |
|
C、依老师的要求来定 |
48% |
|
D、想做但不会做 |
5% |
|
14.你对学习函数知识的感觉是什么? |
A、难学 |
11% |
B、题目不会做 |
17% |
|
C、听得懂 |
54% |
|
D、不算难 |
18% |
|
15.
你的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是否注意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
A.注意 |
73% |
B.没有 |
27% |
|
16.你如果认为自己数学学习有困难,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B.数学课的容量大不能完全掌握 C.数学抽象程度过高 |
80%的同学选择ABC |
17.你认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
A、教材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进度 D、老师要求 |
|
18.以下列举的初中数学知识中你没有掌握的有哪些? |
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B、十字相乘法 C、韦达定理 D、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
19.你是怎样做好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衔接的? |
A.假期外出补课 B.自己在家看书 C.找同学交流经验 D.没做过 |
|
20.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你认为教师还需在哪些方面加强? |
|
|
|
|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的,抽象,节奏快,知识点多,逻辑思维强,每节课容量大,作业量大,学生学习方法不当。 |
|
|
温故而知新,多做题,对错题及时订正,及时整理公式,做好课前预习,课堂做好笔记,平时多思考,多总结。 |
|
|
加大练习,多讲典型例题,讲授知识从易到难,加大师生互动,增强课堂效率。 |
从调查表的汇总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1.
初中阶段学生自学能力低,各种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技巧与各种数学思想,在考前都已经过反复训练,老师把学生需要深刻理解的重要内容,都通过多次细心的讲解和大量的重复训练,使得学生仅凭熟记这些结论就可以做题,久而久之使初中学生自学能力差,而高中由于内容多、知识面广,要教师细心反复地讲解每一类型的习题已不可能,只有通过少数典型的例题讲解去点拨这一类型习题,然后通过学生自学、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但是学生在自学方面能力较差,有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没有总结的习惯。学习还是被动的状态,学习自觉性不足。
2.学习方法不得当
3.
初中阶段的模仿思维推理已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高中模仿思维的成分比较少,随着知识的难度加大和知识面加宽,高中数学学习要培养各方面能力,即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创新,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欠缺。
随着教材难度的提高,课程内容的增加,知识点剧增,教学教材内涵丰富,课堂容量大,进度自然加快,单位时间传授的知识信息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不少,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反复强调重难点内容,而课后安排的习题类型也不可能与课堂上所讲的配套、类似,相应的辅助练习也减少了,教师在授课时更多的是讲解核心概念、基本原理,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培养。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自学能力差、依赖心理强的学生感到不适应,
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我们有如下建议
由于高中知识的难度加大,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的特点,适当增加铺垫,适当放慢速度,加强与初中的知识联系类比,让学生有充足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尽量提供给学生探索、讨论的时间,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如高一新生一开始就接触集合、函数、映射等抽象概念,觉得离生活很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理论联系实际,让所学的内容更贴近生活,多举一些直观形象的例子。
在平时的教学中,讲到相关内容时,适当补充、加强初中数学薄弱部分,做好初中和高中的衔接。比如二次函数,配方、作图、单调性、最大值与最小值(尤其是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的最值)都应该作适当的拓展与补充。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离不开二次函数的作图,许多学生不会作图,所以上新课之前,应先认真复习作图,保证人人过关。另外,与之有关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系数含字母的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想学、乐学
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通过课前的自学,已经知道哪些是自己已经搞懂的,自己能够理解掌握的;哪些是没有学过而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在哪里。将疑难之处作个记号,它就是你上课时听讲的重点目标,目标明确,重点听老师是如何分析讲解,力争当堂突破。
独立完成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