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区面积不大,展品也只有200件左右,最遗憾的是十大镇馆之宝中,也只能看到两件。在不算大的展厅里,按不同的时间段分成若干个小区,这200余件展品就是出自各个时期的文物。
这区区200件展品无可争辩地告诉每一个来参观的华夏儿女:你的根就在这里!
博物馆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它能将一块地域,乃至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给你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空间,将数千年、数万年乃至数十万年人类成长历史的长河,在短短的2、3个小时就能从你的眼前流过。
我们的参观就从这颗牙齿开始。
这是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南召县杏花山发现的一颗距今50万年前古人类的牙齿。
经过了20多万年,我们的老祖先终于走出了蒙昧,又经过了30万年,从旧石器时期走进了新石器时期,老祖宗会用石头制造劳动工具了。
瞧这“面板和擀面杖“造得多精致!这是河南裴李岗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石器,是用来碾谷物的工具。
再往后人类学会了用泥土制作陶器,代表这一时期的有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其中仰韶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彩陶。

河南洛阳二里头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就在诞生在中原这块土地上。接下来是殷商王朝,殷墟出土大量的甲骨文是中华文字之源,它从不间断的一直演变到现在的汉字。

从洛阳、殷墟等地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说明了3000多年前中国就进入了青铜器时代,这时世界上很多国家还处在石器时期。



下面这支“玉柄铁剑”是河南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玉柄铁剑”是1990年在河南三门峡一座西周时期虢国墓室中出土的,距今已有3000多年,说明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冶铁技术。这已发现将我国的炼铁史又向前推了200多年。
今天这里展出的第二件镇馆之宝是“云纹铜禁”。这是被列为国宝级的文物,严禁出国展出。

铜禁是放置酒器的铜台好似茶几。云纹铜禁是一件春秋中期(公元前620~467年)的青铜器。整体采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工艺极其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它是1978年在河南淅川县一座楚墓中出土的。
今天虽然只能看到200件展品,但也让我们对华夏五千年文明有了较深刻的了解。这每一件文物都代表了历史的一个时期,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只是一个瞬间,然而正是这无数个瞬间结合成灿烂辉煌的中国历史,中国历史的每一个瞬间都会在河南这片特殊的土地上留下厚重的身影。
这个象牙白菜雕刻之精美,更是让人赞叹!它巧妙地是利用象牙本身的色彩雕得像真的一样,上面那只蝈蝈的胡须和腿上的毛都雕刻的栩栩如生。
像这样精美的文物还有很多很多,如果没有这些博物馆我们很难看到如此美妙的文物,更不可能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将时间跨度长达几千甚至几十万年的文物全部收进眼底。


我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中原就是母亲的胸怀。黄河九曲回转,在中条山和崤山之间,一泻千里,中原在黄河的襟抱中,北峙太行,南接汉淮,西踞伏牛,东引齐鲁。炎黄子孙在这里繁衍融合,发展成今天多民族的大家庭。世界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中原是这一文明谱系中保持最完整的地域。
中原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之源,并在历史发展中浓墨挥洒。这里名都相望,城垣相叠,文化厚积,数不清的先贤生于斯、长于斯,创造了惊世奇迹。
丝绸古道从洛阳延伸,佛教传经由白马开始,中原文化广纳百川,辐射四海演绎中华民族辉煌生机。
据说这是玄装从印度取回的贝叶经。

特别感谢这位讲解员的精彩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