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智力的三次飞跃

(2012-10-18 09:27:01)
标签:

亲子阅读

幼儿教育

育儿

养儿育女

分类: 幼儿早教

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错误认识,即各种阅读教育都应当放到孩子6岁以后进行如果忽视孩子掌握语言的意义,我们就失去了对人类生长发育的一个基本侧面的认识。如果我们把学龄前时期仅仅看作是身体和情感的发展时期,那么我们如何解释语言之谜呢?

乔治·史蒂文斯

http://s9/mw690/a1e458a2gcc4b4c9c4dc8&690

智力发展可以看成是人类个体和社会进化的一种重演


上一篇博文《何时放养、何时教养》认为,父母在孩子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性情习惯等生物性层面上适合采用放养方式,让孩子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尽情地探索认识周围的世界;而在行为规范、文化知识、智力水平等社会性层面则适合采用教养方式,主动为孩子安排好社会环境,“不动声色”地提供合适的教育素材,既可以避免孩子受到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又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顺利完成孩子的家庭教育。

那么,怎样为孩子安排好社会环境,“不动声色”地提供合适的教育素材,使得孩子在健健康康地吃、无拘无束地玩的同时,还能够开开心心地接受大人的教养呢?这个问题初看起来简单,仔细想想又很复杂,值得我们做父母的探个究竟。


思维和智力不是人的天赋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就开始产生早期的知觉;小婴儿按部就班地发展自己的触觉、视觉、听觉;大宝宝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捣蛋鬼探索自己的疆域,品尝任何到手之物的味道好坏。两三岁后,小天才们开始顺读唐诗,倒背天气预报,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四五岁的顽童对一切图形符号了然在心,个个都是拼图高手,人人有望成绘画大师。孩子们一切都要从头学,孩子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学。他们在游戏中学,在生活中学,学习就是他们的天性。

“天性”意味着无须强迫、不要强迫,“天性”意味着不管在生物性层面还是在社会性层面,孩子的学习过程都是主动的。之所以要人为地区分生物性层面和社会性层面,人为地强调放养和教养,是因为人和动物的区别之大,无异于天壤悬隔。我们的孩子从呱呱落地开始,就被弥漫的社会环境所包围。只有这个社会环境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刺激和精神养料,孩子才能够开发智力,发展思维,顺利成长为离动物界越来越远的智能人。脱离了这样的社会环境,或者社会环境存在重大问题,光靠“天性”学习,孩子无法顺利成人。

1920年,印度从狼群中发现两个女孩,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狼孩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有言语机能而不会说话,有脑不会思维,每到午夜就引颈长嚎。其中大女孩的智力发展仅相当于六、七个月的婴儿,经过七年的护理教育,才勉强地学会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十六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三、四岁的孩子。除狼孩以外,人们还发现过类似的由猴、熊、豹等动物哺育长大的人类幼儿,他们都因为脱离了人类社会,不能掌握人类语言,智力得不到开发,至死都没有脱离动物界。

狼孩、猴孩都是人类的后代,他们的遭遇说明:人类的思维和智力不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是后天社会环境作用的产物。狼孩和猴孩的遭遇属于特例,我们无需为此担忧。但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商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产生的家庭环境变化,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父母忙于工作,因为加班加点而缺少陪伴孩子的时间;城市乡村的交通、治安状况限制了孩子在家庭周围自由玩耍的机会;传统的三代同堂家庭模式让位于现代的小型家庭,老人帮着带孩子的现象越来越少见。这一切变化,虽然是大势所趋,身在其中的孩子父母无力抗拒,但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一定要提高警惕,清醒地意识到环境对孩子的重要影响,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耽误孩子的一生。

智力是孩子社会性层面发育的最关键标志,也是我们做父母的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孩子的智力发育健全,说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优良,对孩子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和作用。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通过了解孩子智力发育的过程,分析孩子的需要,来积极地调整孩子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只要抓住了孩子智力发育的重心主线,主动地选择合适的教养办法,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


儿童智力的三次飞跃

从定义上说,智力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是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等因素。智力属于精神范畴,但离不开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这一物质基础。

如果把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发展综合在一起考虑,在零到七、八岁之间,我们可以见证自己孩子智力的三次飞跃,分别是三岁以前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快速发育;两三岁至五六岁期间口语习得以及从四到六岁开始的书面语言学习。这种分法不一定精确,但如果从父母教养孩子的角度出发,这种分法简单明了,很容易掌握并加以利用。

生物学上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个体发育重演种系发育的过程。我们人类的胎儿从单细胞(受精卵)开始,在子宫中通过受精卵的有丝分裂,逐渐分化和发育成人的肢体和器官,发育过程中先后出现鳃裂、尾巴和胎毛等低等动物的特征(当然随后又消失了),勾画出人类演化的数十亿年历史,也就是由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由软体动物到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由卵生到胎生、由非哺乳类到哺乳类、由变温动物到恒温动物、由猿到人、由早期智人到新人的多次质变和分化的全部过程。

如果把生物学的这条普遍规律向人的社会性层面类推,我们也可以把人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儿童的智力发展,看成是人类个体和社会进化的一种重演。这样一来,长达数十亿年的人类进化史、数百万年的人类社会史以及数千年的(文字)文明史集中在短短几年的儿童发育过程中一一隐现。与智力有关的身心发育,如上下肢分化、手部精细活动能力发展、左右脑分工、第二信号系统建立、母语习得、数字概念的形成、图形和文字学习以及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一点一滴都与我们的人类祖先在漫长的进化岁月中所经历的智力水平突飞猛进有关。人脑的进化、语言和文字的产生是人类个体与社会进化史上最激动人心的进化成果,相应地也对应了儿童智力发展过程中三次最大的飞跃。


 

儿童智力的第一次飞跃对应婴幼儿期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快速发育。这一次飞跃从出生开始,到三岁左右结束,儿童智力超越任何其它物种,达到生物学意义上人类幼儿水平。


 

大脑和神经系统是人类智力的物质基础。和身体的其它部位相比,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特别迅速。当婴儿出生时,大脑已经有大约100180亿个脑细胞,接近成人。大脑的重量大约350400克,是成人大脑重量的1/4婴儿出生以后,大脑重量迅速增加,1岁左右的幼儿,大脑的重量达到出生时的两倍,也就是说相当于成人大脑重量的1/22岁时为成人大脑重量的3/4;此后直到成年大脑的发育过程开始减慢。

儿童智力本原发展的速度与大脑的发育一致,当我们的孩子还只有两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通过上下肢分化、手部精细活动能力发展、左右脑分工、第二信号系统建立,他们基本建立起人这种高等动物在智力水平上超越任何其他物种的优势。


 

儿童智力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他们基本完成母语习得后。这一次飞跃从两三岁开始,到五六岁结束,以两三岁口语习得为关键期,儿童智力超越生理界限,开始通过人际交流获取知识、经验,提升自身智力的深度和广度。


 

语言的产生不仅直接改变人的记忆模式和思维方法,触发第二信号系统机能,形成人类个体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更重要的是,人类从此突破个体生理界限,开始与同类交流、共享精神领域,用别人的观察、记忆、想像、思考和判断来帮助自己进行更合理的观察、记忆、想像、思考和判断,同时将自身思维的新成果用语言的形式反馈回身处的社会环境,导致这一环境下每一位社会成员智力深度、广度的提高。有了语言的利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不再依赖于个体对自然缓慢的适应,而代之以文明传承这一更加有效更加迅速的高级方式;有了语言的利器,人类个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远离动物界,在智力水平获得飞跃提高的同时,话语权成为个人价值的主要评价标准。


 

儿童智力的第三次飞跃发生在他们学习书面语言,开始自主阅读之后。这一次飞跃从四至六岁开始,一直延续到成年,以四至六岁期间书面语言学习为关键期,儿童智力超越周围环境界限,开始通过书本获取知识、经验,提升自身智力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说口头语言能让一个人从他(她)一生中接触到的所有人那里获得知识、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智能,那么,书面语言的产生则能让这个过程跨越时空,人类个体开始有机会接触到全人类在全部历史时期所创造并以文字形式沉淀下来的一切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沉淀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知识共享的信息化过程越来越明显,越晚出生的人类个体社会化程度越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受益于社会的恩赐,有机会从社会环境中迅速吸取丰富得前人不敢想像的知识、经验(天文地理、理化数学、人文艺术、历史政治、健身方法、美容诀窍、游戏攻略、育儿宝典,无所不包、无奇不有),在个人智力深度、广度上达到了即便是最高明的前人也无法企及的高度。


提高语言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心主线

智力的三次飞跃是个人加速远离动物界、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语言和文字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扩大人从社会吸取知识经验,提升智力水平的潜力。这种提高不是一点一滴的提高,而是多个数量级上极大的提高。不会言语的人(言语包括哑语)智力水平会停留在三、四岁幼儿水平;而在现代社会里,不识文字,不学算术,鸡鸣而起,日落而息,已经不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起的甜蜜梦想。

提高孩子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是孩子智力发育的重心主线,也是我们教养孩子的主要手段。在这里,语言指的是母语,只有母语才具备让孩子产生左右脑分化和第二信号系统机能,赋予孩子更加敏锐的观察能力,促进孩子的记忆模式向抽象记忆、逻辑记忆的方向转变,丰富孩子的想像,激发孩子的逻辑抽象思维,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等一系列重大作用。这种作用,外语代替不了,音乐代替不了,美术代替不了,体育代替不了,素质教育代替不了,科学代替不了,技术代替不了,任何除母语以外的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中国孩子学中文汉语,意义不纯粹是将来能够看书读报,而是决定孩子智力发育的最关键因素!(这一点老外不用说服,任何一家早期教育、初等教育机构的宣传资料里都会有languageliteracy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找到了孩子智力发展的重心主线,如何围绕这条主线,妥善安排孩子的外部环境,“不动声色”地提供合适的教育素材,让孩子以轻松自如的方式及时地接受教养,就变得相当容易。“环境”指语言环境,“素材”指语言文字素材,“方式”指:

阅读。


(原创作品,欢迎分享,禁止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博客地址:加祺爸爸的新浪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