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应用题
(2012-03-10 10:33:43)
标签:
应用题校园 |
分类: 学习 |
一. 填空题。
1. 都是自然数,如果a/b=10 , 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 甲 ,乙 ,甲和乙的最大公约数是( )×( )=( ),甲和乙的最小公倍数是( )×( )×( )×( )=( )。
3. 所有自然数的公约数为( )。
4. 如果m和n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5. 在4、9、10和16这四个数中,( )和( )是互质数,( )和( )是互质数,( )和( )是互质数。
6. 用一个数去除15和30,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 )。
*7. 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1,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8. 两个相邻奇数的和是16,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9. 某数除以3、5、7时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 )。
10. 根据下面的要求写出互质的两个数。
(1)两个质数( )和( )。
(2)连续两个自然数( )和( )。
(3)1和任何自然数( )和( )。
(4)两个合数( )和( )。
(5)奇数和奇数( )和( )。
(6)奇数和偶数( )和( )。
二. 判断题。
1. 互质的两个数必定都是质数。( )
2. 两个不同的奇数一定是互质数。( )
3. 最小的质数是所有偶数的最大公约数。( )
4. 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一定是互质数。( )
5. a是质数,b也是质数, , 一定是质数。( )
三. 直接说出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6和13( ) 13和6( ) 4和6( )
5和9( ) 29和87( ) 30和15( )
13、26和52 ( ) 2、3和7( )
四.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三个数的只求最小公倍数)
45和60 36和60
27和72 76和80
42、105和56 24、36和48
**五. 动脑筋,想一想:
学校买来40支圆珠笔和50本练习本,平均奖给四年级三好学生,结果圆珠笔多4支,练习本多2本,四年级有多少名三好学生,他们各得到什么奖品?
1. 有24个苹果,32个梨,要分装在盘子里,每盘的苹果和梨的个数相同,最多可以装多少盘?
2. 数学兴趣小组有24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现要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男、女同学人数分别相同,最多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每组至少有多少个男同学?多少个女同学?
3. 有38支铅笔和41本练习本平均奖给若干个好少年,结果铅笔多出3支,练习本还缺1本。得奖的好少年有多少人?
4. 有一包糖,不论分给8个人,还是分给10个人,都能正好分完。这包糖至少有多少块?
5. 阜沙市场是20路和21路汽车的起点站。20路汽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21路汽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汽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又同时发车?
6. 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分为6人一组,8人一组或9人一组排队做早操,都刚好分完。这个年级至少有学生多少人?
7. 五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人数在30~50之间。如果分成3人一组,4人一组,6人一组或者8人一组,都恰好分完。五年级参加植树活动的学生有多少人?
8. 有一个数是4、 5、 6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1:
兄弟三人在外地工作,大哥6天回家一次,二哥8天回家一次,小弟12天回家一次,兄弟三人同时在11日回家,三人下次见面要经过多少天?
(一):我们可以猜想,也就是进行推的过程。
兄弟三人在一天同时出发,也就是同时在一天回家。
下一次的情况:
大哥6天后第一次回家,12天后第二次回家,18天后第三次回家,24天后第四次回家,也就是大哥24天后第四次回家;
二哥8天后第一次回家,16天后第二次回家,24天后第三次回家,也就是二哥24天后第三次回家;
小弟12天后第一次回家,24天后第二次回家,也就是小弟24后第二次回家;
无论大哥、二哥和小弟是第几次回家,24天后他们都会再一次相聚。
此方法不适合数据较大的例子,并且作为应用题过程阐述上不够明确,实在是有点不妥当。
(二):兄弟三人同时在11日回家,三人下次见面经过的天数,应该是6的倍数,也是8的倍数,同时还是12的倍数,换句话说也就是:下次见面经过的天数是6、8和12的公倍数,而公倍数中只需求出最小公倍数(即:第一次相聚后的下一次相聚)
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4
兄弟三人同时在11日回家,三人下次见面要经过24天。
注:问题部分“兄弟三人同时在11日回家”中的“11日”,实际与下次见面要经过的时间天数无关,它就是一个叙述方式,一个为了表达完整的叙述方式。
2:
一张长105厘米、宽75厘米的长方形铁皮,要分成大小完全相等的正方形铁皮且无剩余,这张长方形铁皮最少可以分成多少个正方形铁皮?
分析:
要分成大小完全相等的正方形铁皮且无剩余,也就是正方形的边长既是原来的长方形长的约数,也是原来的长方形宽的约数,
即: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的长方形长和宽的公约数;
又因为是求这张长方形铁皮最少可以分成多少个正方形铁皮,正方形的个数最少,也就是正方形的边长越大,回到刚才分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的长方形长和宽的公约数,
而现在确切的是找边长最大正方形,就是找原来的长方形长和宽的最大公约数作为正方形的边长。
105和75的最大公约数是15
即:
正方形的边长:15厘米
正方形的个数:
(105×75)÷(15×15)=35(个)
也可以利用分解质因数中短除式中的除数和商来求正方形的个数,
105和75的除数都是15,即105和75的最大公约数是15,105的商是7(表示105按15一段来分可以分7段);75的商是5(表示75按15一段来分可以分5段)。
长分7段,宽分5段。正方形的个数是7×5=35(个)
3:
有一筐苹果,不论分给8个人,还是分给10个人,都剩3个。这筐苹果至少有多少个?
分析:
苹果总数减去3,得到的新总数,不论分给8个人,还是分给10个人,都不剩,刚好分完。
也就是得到的苹果新总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10的倍数,即8和10的公倍数,而要求这筐苹果至少有多少个。因此只需要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
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40
即苹果新总数是40,再加上从苹果总数里减去的3,便得到苹果总数:
也就是40+3=43(个)
注:有时间不容易理解是借助算式来帮助,如上题中有一筐苹果,不论分给8个人,还是分给10个人,都剩3个。
可以表示为:
?÷8=商……3
?÷10=商……3
?-3=A
A能被8整除,A能被10整除,换一种叙述方式:A是8的倍数,A是10的倍数。即A是8和10的公倍数。
再接着往下分析即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