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用一生为杨靖宇将军守陵

(2016-12-15 14:48:19)
标签:

杂谈

http://ww3/large/a1d921eejw1farh26yybhj209y0e5760.jpg

9号候选人:徐振明

年龄:90岁

身份:抗战老兵、杨靖宇烈士陵园第一代守陵人

推荐理由:

   上得了战场,守得住平淡。1942年参军的他,参加无数战役,转业后毅然选择为英雄杨靖宇将军守陵,这一守不只是一辈子,而是两代人。

身边人评价:

  我的父亲在我心中是个大英雄。——儿子徐永军

人物语录:

   杨靖宇将军是大英雄,能在陵园工作,为他守陵,这本身就是最感动的事儿,也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   落了雪的靖宇山上,时不时有鸟儿飞过,轻点树梢,簌簌落下片片白雪。

   杨靖宇烈士陵园静静地伫立在山上,陵园门口几位晨练的老人站在一起聊天。说起杨靖宇将军,他们非常熟悉;靖宇山上的事儿,他们娓娓道来;说起山上的两代守陵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这两代守陵人,就是徐振明父子,他们是这靖宇山上的一部分!

再忆峥嵘

背上插着弹片继续战斗

   下了靖宇山,没走多久就见到一栋红砖民房。东北的深冬,给人的感觉很冷,刚下过的雪,化了又冻上,单元门口路面结了薄冰,时不时还有水滴从房檐落下。徐振明家就在这栋楼里,一套不足80平方米的住宅,已经住了快30年。

   屋子收拾得挺干净,徐振明特意站在客厅里等着。徐振明的儿子徐永军说,父亲腿上有旧疾,现在站上十几分钟腿都会吃力地颤抖。

   老人坐下后,聊起了年轻时候的事儿。那是1942年,16岁的徐振明参了军,因为年纪小,被安排当上了通讯员。

   回忆将徐振明带回了年轻时,“有一年部队在莒县与日本鬼子打了一场伏击战。”徐振明说,战斗很激烈,战场上弹片横飞,一发炮弹突然在徐振明的身后爆炸,他马上匍匐在地,可弹片还是扎进了背后,衣服瞬间被鲜血浸透,但他并没有感觉到疼,继续执行任务。回到阵地,卫生员想为他处理伤口,他嘴里喊着没事儿,又冲了出去。“那时候我不疼啊,后来战斗结束,才感觉到钻心的疼。”他说。

   说起打鬼子的事儿,徐振明滔滔不绝。那些年,南征北战,他到过山东、东北、安徽、河南、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省份。“在东北参加了很多战役,解放四平、辽沈战役等。”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睛显得很有神。

守陵一生

他把陵园当成家

   1958年,徐振明转业到通化市。“当时有几个单位可以选,有招待所,有福利院,还有陵园。”徐振明说,他没有多犹豫,马上就选择为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守陵,“1942年参军,部队里都在讲杨靖宇将军率领抗日联军打鬼子的事儿,能为这位抗日英雄守陵,我感到光荣。”

   守着陵园,记录着将军曾经的功绩和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份工作看似单调,却有着不同的意义。“我父亲常说,这辈子很满足,能为杨靖宇将军守陵是最幸运的事儿。”徐永军说。

   自从来到陵园工作,徐振明就把家也搬了过来,一住就是几十年。那时候的靖宇山上光秃秃的,而陵园里只有几名职工。“那个时候,我就一个想法,就是想把工作干好,领头干。”徐振明说。

   “那时候,我父亲天天都在忙。只要陵园有事儿,不管是啥时候,都第一时间处理。”徐永军说,徐振明把陵园当家,一家人也都把陵园当家。“小时候,父亲每天都给我讲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对将军非常敬仰。有人到山上摘花,我都会觉得很生气,马上就会制止。”徐永军说。

   “他工作认真,家里的事儿他都不管。”说起徐振明工作的那股认真劲儿,妻子龚凤兰回忆了多年前的一件事儿。“他去乡下‘社教’3年,我一个人照顾几个孩子。那年才两岁的小儿子住院了,家里还有3个孩子,我又要在医院照顾小儿子,又得赶回去给几个大的做饭,实在是忙活不过来。”龚凤兰好不容易联系到在乡下工作的徐振明,徐振明回到家,到医院看了一眼儿子,又马上回到了乡下的工作岗位。

   徐振明退休后,从山上搬了下来,但依然每天往山上去。“退休了,我在家也待不住,不上山就觉得难受,天天去看看,看能帮着干点儿啥。”徐振明说,有时候帮着种花、栽树,有时候打扫卫生,有时候给参观者讲讲那段历史。“父亲常说,他对陵园感情很深,用一生为杨靖宇将军守陵,值得。”徐永军说。

   退休后的徐振明还在几所学校兼任校外辅导员,他讲的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是最受孩子欢迎的。徐振明的腿不好,站时间长了就会颤抖,可每次给孩子们讲故事,他都能站很久。

后继有人

儿子接班 继续守护陵园

   自从徐振明退休,徐永军就接过了父亲的工作。“其实,起初我没想来陵园工作,高中毕业后我想上外面去闯一闯。”徐永军说,可是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父亲希望我接他的班,到陵园工作,继续为杨靖宇将军守陵。”

   “父亲给我讲杨靖宇将军的故事,说了很多。他坚持让我去为将军守陵,他说,能为将军守陵,是他这辈子最感动的事儿,也是最值得骄傲的事儿,儿子必须接班。”徐永军被父亲说服了,渐渐也从心底爱上了这份值得骄傲的工作。徐永军工作后,徐振明要求儿子每天早上都要比别人早来一小时,工作一定要认真。

   这些年,徐永军每次回家,徐振明还会拉着儿子说上一阵,“父亲总是跟我说,在陵园工作,手得端、领头干。”徐永军说,父亲的要求是手得端正,不能贪一分钱;工作上一定要领头干,认认真真干。刚参加工作时的很多同事都已经调去其他单位,但他一直都没有离开陵园。“其实,陵园就是我的家,我对陵园的感情一点也不比父亲少。”徐永军常说。

   时至今日,徐家父子两代人共守护陵园58年,陵园成了徐家两代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那部分。

新文化记者 李易书

■特别征集

我们再一次寻找感动

   2016年,有很多人为责任而坚持,为责任而承担。现在第十四届“感动吉林”人物评选已经启动,我们要寻找这样一群人,他们身上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对生活充满勇气与热情,这一年“责任”二字,在他们身上彰显着力量与感动。如果您认为身边的人让您感动,请联系我们。征集热线:0431-96618;微信:17743136001。

   投票方式

   方式一:微信投票

   关注新文化报生活圈微信公众平台(xwhbshq),分享到朋友圈,一个阅读量算一票。


   方式二:微博投票

   关注新文化报新浪官方微博,每一次转发算一票。

   方式三:邮寄投票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6906号,新文化报社社区新闻部《感动吉林》栏目组收,邮编130022

   (写明候选人姓名、编号,以及投票人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

http://ww3/large/a1d921eejw1farh30es7sj20950egdhy.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