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诈骗加盗窃“徒弟”团伙落网
2015年10月15日,一名中年妇女搀扶着一名老人来到集安市团结边防派出所值班室报案。
老人今年70岁,家住集安市团结街道,当日上午,老人到银行取了6万元现金,打算购买理财产品,刚出银行大门,偶遇两名热情妇女向其推销“包治百病”的“一口盅”(一种产自广西、云南等地的药材)。就在老人犹豫时,路过的一名中年妇女现身说法,证实药材神奇效果,在三名妇女的反复劝说下,老人打算购买300元的药材。但趁着老人低头找钱的空隙,一名妇女顺走老人兜里2捆现金。结果老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被工作人员告知只剩4万元现金。
接警后,边防民警调取监控视频,发现三名身着红、白、黄三色外套的中年妇女在实施完盗窃后来到一家快餐店,然后就没出来。边防民警迅速赶到快餐店,女服务员说:“好像她们都到卫生间换过衣服。”当民警再次查看监控录像后发现,三名嫌疑人都换成黑色外套,然后分别离开餐厅。
经多番查找,两天后,边防民警将居住在招待所的三名嫌疑人刘某、宋某和项某抓回集安。据主要嫌疑人刘某交代,团伙共有四人,因分赃不均,自己妹妹赌气返回老家白山市江源区。随后,边防民警将其在白山市江源区住处抓获。
通过快递单抓到“小师傅”
经讯问,四名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了于2009年至2015年期间,多次在通化市二道江区、梅河口市、柳河县、集安市、通化县、白山市及辽宁省等多地实施街头诈骗的事实。
“这张快递单上的‘关’是什么人?”案件审理结束时,团结边防派出所所长张海泉在整理嫌疑人物品时,发现一张从通化市寄给刘某的快递单,寄件人只有一个“关”字。
“师傅给我寄货的单子?”刘某撇了一眼快递单随口说道。但说完这句话,她满脸懊悔。
刘某所说的“师傅”,是家住通化市东昌区的关某,“一口盅”、“五眼果”等实施诈骗用的药材都是关某从通化邮寄到白山市江源区的。
据刘某交代,师傅关某是另一个诈骗团伙的成员。该团伙由四五个人组成,她和师傅一起“干活”时,师傅从来不带她到家里,接头、分赃都是在麻将馆里,因嫌师傅分给她的钱太少,她才回到老家组织妹妹等人单干。
团结边防派出所民警化妆来到通化市东昌区团结街道的麻将馆打听关某的下落,守候了半个月后,关某终于出现,被民警当场抓获。关某对自己诈骗、盗窃等不法行为供认不讳,并协助警方将罗某、姜某、蒋某等团伙其他成员抓获。
警方在审讯中获得一重要线索,关某身后还有一个“师傅”。
“大师傅”自投罗网
按照关某交代,她的“师傅”高某是通化市二道区人,有前科,但去向不明。
民警调查发现,高某有个儿子一直跟着他生活。其儿子有过吸毒、容留他人吸毒、抢劫等犯罪前科。高某对儿子格外疼爱,儿子多次戒毒无效后,高某从经济上接济儿子,后来实在没钱了,便走上诈骗道路。
为了获利,高某在自己从事诈骗的同时,还培养了关某等团伙骨干成员。高某诈骗对象同样是生活在偏远乡村的七八十岁老人,手法多为谎称老人在外的子女有血光之灾,要老人为子女破财免灾。
这时,当地警方传来消息,高某的儿子再次因容留他人吸毒被抓获。“你儿子涉嫌吸毒,被我们抓获,请你来协助调查!”今年1月初,警方给高某打去电话。对方马上赶到派出所,被民警抓获。
高某如实交代了自己的违法事实,并配合警方将其团伙另两名成员抓获。至此,三个长期流窜于吉林、辽宁两省11个县(市、区)的诈骗犯罪团伙13名嫌疑人全部落网。他们涉嫌诈骗35起,受害老人60余人。2016年3月18日,通化边防支队团结边防派出所召开返赃大会,向受害人返回被骗、被盗钱物约2万元。
目前,13名犯罪嫌疑人已经批准逮捕。
新文化记者 苏杭
通讯员 赵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