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从前,一到冬天,长白山天池气象站的工作人员每天到外面凿雪块背到屋里,化成水做饭、洗脸用
N14
25号候选人:长白山天池气象站集体
推荐理由:1958年建站,海拔2623米,平均气温-7.3℃,8级以上大风日数、大雾日数260多天,雷暴日数50多天,年降水量1333毫米,国家一类艰苦气象站。2007年才通电,至今没通水,房子漏雨漏风。每天8次观测,6次上报数据,风雨无阻。他们代表了气象人不畏艰苦、扛住寂寞、守住清贫,认真工作的气象精神。
从二道白河驱车,沿着山路来到长白山景区门口,再从山门口盘山道蹒跚而上,转过158个弯路,前后历经一个半小时车程,记者终于来到了位于长白山主峰上的天池气象站。
59岁的王国祥和23岁的薄万福正在这里值班,此时的长白山飘着漫天雪花,不见阳光,王国祥说,这已经算是长白山上风和日丽的天气了。记者乘坐的卡车从山下带来了水、方便面、蔬菜和水果,大雪封山,山上已经快10天没通车,站里靠白菜、土豆、方便面充饥,水也得省着喝。
最艰苦的气象站
长白山天池气象站始建于1958年,位于天池北侧山顶,海拔2623米,属于国家基本观测站,一类气象观测站,有6个人常年在站里值守。气象站的工作是观测和记录天气,每3个小时一次,每次记录都要及时向省气象台报,每天6次地面绘图报传输。建站57年来,作为我省气象局的基层锻炼基地先后有200多人在这工作过。长白山天池气象站地处天池主峰,气候条件恶劣,有着全国气象站中的几个之最:风最大、最多;年降雪量、降雪天数最多;气温最低。
最能吃苦奉献的气象人
王国祥1980年就开始在天池气象站工作,“1980年招工,我在这干了两年就不想干了,太艰苦了,那时候哪有车啊?就是一个拖拉机把我们送到现在的山门那,然后我们就自己往山上爬,大雪最浅的地方到腿根,最深得到胸口,爬上来一次得五六个小时,道上好几次感觉自己不行了,要死了,上来之后好几个月都回不去一次家。”王国祥说,那时政工部门天天找他谈心,“我说我没对象,政工说帮介绍一个,就真介绍了一个,是我现在的媳妇。我说我总不在家,父母家连柴都没人帮忙劈,政工就时常派人到我父母那去给劈柴。我说太艰苦了,政工说‘哪不艰苦啊?在哪干都得吃苦!’就这么的我慢慢安下心,加上我媳妇也支持我,就一直干到现在。”
上世纪80年代长白山还没开发成景区,山上没通车,夏天天池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可以每个月下山一次,轮流休息,回家呆一两天就回来。而从每年9月末到第二年6月,则是大雪封山期,工作人员需提前储备好一冬天的吃喝,山上没水没电,吃雪水、点蜡烛。2007年之前山上没电,发报使用一个小型发电机,人工摇电,非常费劲。“3小时报一次,得提前半小时去摇那个发电机,特别使劲地摇,得摇二三十分钟,有电了赶紧发,发给省气象局后,他们还要回复,我们收到回复后才能松一口气。”天池气象站刘继德说,他在山上值守了35年,恶劣的环境让他患上了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在山上值班期间好几次昏迷过去。和他一样坚守多年的老同志王国祥、崔星恩都患有多种疾病。后来,天池气象站引进了一些先进观测设备,这些设备建在距离气象站100多米的山顶上,气象站和设备之间特意建了两根粗粗的铁链。每次观测,观测员都要从房顶的出口出来,用手抓住铁链,缓缓向设备处移动。
最永恒的生命
1981年1月21日,前一天值班的观测员在取日照纸时不慎被风吹到山下。时任天池气象站副站长的隋金堂组织站里的同志一起去寻找。
“当时我们对气象记录要求特别严格,不仅要求记录准确,而且不允许涂改,如果写错了,要用笔勾掉,重新写上,同时让大家看出是因为什么错误,如果涂改就属于篡改机密,就是犯错误,丢了一张日照纸也是很大的事。”刘继德说。
因为坡陡雪厚,和隋金堂同组的两个同志不慎跌落到山坡上,隋金堂看到后往山坡下滑,准备去帮助他们。没想到,他在下滑过程中一脚没踩稳,整个人跌到山崖下,并撞上一块大石头,当时就不行了。王国祥说,当时山上还没通讯设备,大家发报给省里,省里再转给山下,让山下派车到站口去接,大家用担架往山下抬他。
“他说要尿尿,我们用盆一接,全是血,当时就感觉不行了,我们烧了点热水,给他擦擦脸、手,洗洗脚,那时候山上没有水,我们都用雪水,都好几个月没洗澡了,我们寻思,让他走的时候干净点,舒服点,我们就能做这么一点了。”即使现在说起来,王国祥还泪在眼眶。
隋金堂是天池气象站牺牲的第一个工作人员。隔了几年后,有一名年仅22岁的小伙子,在天池气象站上工作了20多天后,接到培训通知,准备到省里参加培训,他独自一人往现在的山门处走。可是,当接他的拖拉机来到山门处时却没有发现他,直到第二天,大家才在一处山坡上找到他已经被冰雪覆盖的遗体。
“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房子是我们10月末才建好的,有暖气,这条件跟我们以前比,简直是天堂啦!”在天池气象站驻守了20多年的崔星恩说。
“从小到大一个六一儿童节没和我爸一起过过,小时候看人家一家团聚就可羡慕了,我爸一年在家呆不了多少天,但长大了就理解了,还特别敬佩他们这种工作精神,所以我也选择了气象工作,我觉得挺光荣的。”刘继德的女儿刘翠翠说。
新文化记者 杨威
走进国健:
中国武警总院
席梅教授莅临国健
指导四维彩超技术
本届峰会上,省内外高端妇产医院近50名资深超声医生、教授、学者齐聚吉林国健经开妇产医院。中国武警总院席梅教授还将做客国健妇产医院,与医生共同交流四维彩超、超声输卵管造影技术,研讨相关疑难案例。国健妇产医院将通过汇聚专家经验技术,将国健超声诊断技术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