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的哥李明一边开出租车一边做公益
新文化记者 张英男 摄
22号候选人:李明
年龄:39岁
身份:出租车司机
推荐理由:
身边人评价:
—————队友孟繁喜
人物语录:
11月26日中午,朋友圈里的一条消息,让长春这座城市又沸腾起来:“全城寻人!一名出租车司机在车后座发现一个白色纸袋,翻开袋子,发现里面装了整整11万现金!失主是位30多岁的男士,身高175cm左右,假如你晓得失主正在着急寻找丢失的钱款,请提供线索。”
这位捡到11万元现金的出租司机就是李明,长春市一位普通的的哥。虽是的哥,他却做了很多的哥以外的事。
拾金不昧
11万元3小时后物归原主
开出租车捡到东西是常事,但多数是手机、钱包、钥匙啥的,捡到11万现金,这事儿不好碰。李明说,那天那个小伙子在洋浦大街附近上了车,一上车就在打电话,一直到地方了还在打,下车时人走了,一个白色的纸包就放在后座上。他发现时那人已经走半天了,还有另一位乘客上车。他拿到东西用手一摸就感觉是钱。他一边送乘客,一边给电台打电话,送完乘客,就开车直奔电台,把钱送到那里,一数11万。而那位丢钱的王先生却在下车后快两个小时才发觉钱没了,巧的是,王先生也打了那个电台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对方告诉他:“捡到钱的的哥把钱送到了电台,就等着你来取呢!”王先生没想到钱还能找回来。三个小时,丢失的11万元现金就回到失主手里,王先生当场想给钱酬谢,李明说啥不要,王先生说,这的哥是好样的!这事儿还在央视播出,国内的各大网站也纷纷转载。李明说,这也没啥可表扬的,这么多年都这么做。
李明老家松原,2004年,他和妻子两个人来长春打工,因为没有什么技术,他考了张驾照干起了出租车,一干就是十几年。2010年,李明决定组建一个车队,以后专做公益。这个提议得到很多同行的支持,三十几名出租车司机加入其中,李明当了队长,从此,他便一边开出租车一边做公益。
设公益日
每月7日为车队公益日
车队以做公益为主,可谁需要帮助呢?李明开始留意媒体,因为与媒体联系密切,后来他的车队成为本报的线索车队。
车队成立初期,李明就给车队里定下了几条规矩:如果是残疾人、环卫工人,或者特殊人群打车,都不收钱;每月7日定为车队的公益日,这天队友们要参与公益活动;捡到东西一定要想办法返还失主,绝不能占为己有……这些不成文的规定,大家都自觉执行。每个月的7日,李明会带着一部分队友,每人拿出一点儿钱,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或帮助困难人群,听到谁需要帮助,李明会在电台里通知一声,大家自愿,能捐多少捐多少,几年来,他们为困难群体捐款近万元。
帮困难群体
一个电话,上门服务
85岁的来成桐是个老军人,40年前因一次公伤双腿截肢,多年来全靠假肢。他要经常去假肢厂维修,出门打车很困难。
一次通过报纸,来成桐结识了李明,他给李明打了个电话,没一会儿功夫,李明就开着车来到他家,把他送到地方,来成桐掏钱,李明说啥不要,来成桐执意要给,他说:“一个电话就上门接,咋能不要钱。”从那以后,李明告诉老爷子,只要有需要就打电话,不光送到地方,还负责再送回家。曾经,李明他们车队还帮助过一位盲人,一直坚持了两年之久,车队里几乎每一个队员都拉过他。
除此之外,2013年,本报组织的“爱不闲置 让村小学生用上电脑”大型公益活动,读者纷纷捐出闲置电脑,但因为电脑太沉送到报社很困难,李明得知后,主动带领车队参与活动,全队的队员都免费帮村小的孩子去读者家里取电脑,活动历时两个多月,李明和队友们义务到读者家中取回了六七十台闲置电脑送到本报。
每年中、高考期间,本报会发出免费送考生到考场的活动,每年李明的车队都会参加,几年下来,整个车队接送考生200余人次;车队还组织队员们到德惠、双阳等地看望家庭困难的老人,买米、买肉,都是队员们自掏腰包。
李明平常一听到哪里组织献血了,就会招呼队友,车队有一半队友都跟着他献过血,他本人也献血七八次。
做公益很多时候会耽搁拉活,队友里也曾有人因此离开,可李明一直坚持,他觉得出租车是城市的形象,他希望他们这一群人在长春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让这座城市更加充满人情味。
新文化记者 冯艳
■走进国健
东北区四维超声新项目研讨峰会
将在国健经开妇产医院召开由GE医疗主办,吉林国健妇产医院,吉林国健经开妇产医院承办的“东北区高端妇产医院超声新项目研讨峰会,暨GE医疗吉林省首届妇产医院超声诊断培训班”,将于2015年19日~20日在国健经开妇产医院隆重召开。
据了解,届时东北区及省内高端妇产医院近50位资深超声医生、教授、学者齐聚吉林国健经开妇产医院,共同学习和探讨四维彩超胎儿常见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并针对四维超声最新仪器E10及最新前沿技术开展高端学术研讨。通过此次峰会,国健妇产医院的超声诊断技术水平将进一步向国际一流行列靠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