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沙窝的故事儿
(散文)

(网络图片)
距俺村北边三里地,有个贾沙窝,其实它是张庄和贾庄的别名。因为这里沙土多,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慢慢就积成了一个沙土岗子,很大,很高,很长,很有名。于是,人们就把张庄、贾庄叫做贾沙窝了。也许,这就是贾沙窝的来历吧!
贾沙窝上面到处是葛花丛生,密不透风。到了春秋天,根深叶茂,绿叶葱葱,花开烂漫,漫岗遍野。特别是到了开花时节,物稀为贵,人们偷偷地来这里摘葛花吃。冬天,叶落光了,只剩下网状似的光条子。这时,这里正是黄鼠狼藏身的好地方,于是,不少人来这里逮黄鼠狼。
想起贾沙窝,使我最难忘的,不是摘葛花吃,而是听俺村马虎叔讲逮黄鼠狼的可怕故事:
事情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时候,家家户户生活极度困难,食不饱腹,衣不遮体。树皮,草根,野菜都被吃光了。不少农民为了生计,什么法子都能想出来,做出来。当时,俺村有好几户农民为了养家糊口,营生度日,无奈,就干起了逮黄鼠狼的玩意。
黄鼠狼皮在当时值钱,尤其是在冬天逮住的黄鼠狼,一张皮能卖上好几块钱。几块钱,搁当时可不得了,可以说相当于现在的几百块,乃至上千块钱!
据说,主要是因为黄鼠狼尾巴上的毛主贵,是做毛笔的主要材料。因此,一入冬天,这伙人就闲不住了,经常拿着夹子到贾沙窝去逮黄鼠狼。他们不顾深更半夜和疲困,一逮就是通宵达旦,有时,一夜就能逮住好几只黄鼠狼。自然,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对维持家庭生活困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马虎叔逮黄鼠狼在行,有门道。他能看出来黄鼠狼出没经过的地方。于是,经常是头天晚上就把夹子下在那里,天不明去收夹子,黄鼠狼一逮一个准。一次,两次,三次------一冬天能逮好多只黄鼠狼。别人逮不住,他能逮得住;别人逮得少,他能逮得多。他自喜不尽,但,也让同行们干急得眼红。
突然,从那一天开始,马虎叔说黄鼠狼逮不住了,不但逮不住了黄鼠狼,而且,下好的黄鼠狼夹子,第二天去收时竟然落了,下一次,落一次;落一次,再下,再落。回回都是如此。
马虎叔大惑不解,决定一看究竟。一天深夜,月光恍恍惚惚。他仍和往常一样,又在贾沙窝里下好了夹子,坐在不远处,目不转睛地看着黄鼠狼上钩。正在这时,打不远处走过来一个黄鼠狼精(鬼),二目圆睁,浑身血淋淋的没有皮,慢慢地向马虎叔这边走来,边走边啼哭着说:俺几个儿子,一个一个都叫你们给夹子打死了,几个孙子也让你们打死得差不多了,难道你们非叫我们断子绝孙不成!看我不把你的夹子给掀喽------
马虎叔看到此情此景,那还能顾得起去收拾黄鼠狼夹子,拔腿就往家跑。
世上从来就没有鬼。我也从来就不信鬼。
但是,我想起马虎叔讲的这个故事,心里总是提心吊胆的,以至于后来到了我上高中的时候,来回路过必经之地------贾沙窝,头发稍还是直打颤。
那些好逮黄鼠狼的这一伙人,听了马虎叔讲述的这个故事儿,吓得魂不附体,从此,再也不敢去贾沙窝逮黄鼠狼了。
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马虎叔真的遇上了鬼。其实,这是他完全故意编出来的故事儿,专吓唬那些胆小如鼠的人。别人不敢去哪儿逮黄鼠狼,马虎叔心里清楚,他照样偷偷地去哪里逮。
原来,这是马虎叔设下的调虎离山之计。
这是个荒唐的故事儿。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是,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是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心有余悸,历历在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