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童年的年味
(散文)
鸡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此时此刻,我又走进了童年的年味。
小时候的年味,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和难以忘却的印象。
从我记事儿时起,天天就想着过年,盼着过年,喜欢过年。因为过年不但能够吃好的穿好的,而且,春节期间还能跑着赶庙会、看耍猴、听小戏、看踩高跷、玩旱船、放烟火、闹花灯等精彩表演,感到无穷无尽的幸福和乐趣。
那时候农村生活非常艰苦,平常别说吃不上大肉,就是连好面馍也吃不到。因此,盼着过年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似的,一说春节快要来临了,天天喜欢得不得了。虽说那时家乡穷生活苦,但家乡的年味很浓。记得进入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年货了。
年味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蒸、炸、煮。
蒸馍,是过年一项最繁重的活儿。为了使馍蒸得又白又宣,妈妈提前两三天就提教子发面,到了蒸馍那天一大早,爸爸妈妈就起来结面,往往要结上一两大盆。待面发好了,就开始盘面蒸馍。蒸馍的花样很多:有大馍,有小馍,有枣山,有枣花,馍上面还有各色各样的小动物、小鸟之类的造型,非常精致美观。
妈妈知道孩子们的心情。第一锅子馍刚蒸好以后,妈妈非常疼爱我,马上就给我拿过来一个白登登的蒸馍,让我拿到一边去吃,味道真好吃!但是,那时蒸馍也不是全是好面的,还有一部分是玉米面团子。好面馍等着走亲戚,让亲戚们来了吃,啥时亲戚来完了,剩下的好面馍家人才能吃。除了大年初一一家人吃一顿好面馍外,其余一般都得吃玉米面团子。
炸东西,是过年最好吃的礼物。那时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过油,炸上许多吃的东西,如油泡,丸子,麻叶子等等,都要炸上好几筐子。
记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麻叶子。妈妈在锅台旁忙着炸,我在一旁看。麻叶子一出锅,妈妈就递给我吃,味道是又焦又香!但是,大人一般是不让小孩子多吃麻叶子的,因为它是专门用来走亲戚衬垫篮子的。那时,好面膜、包子蒸不多,走亲串友篮子㧟不满。为了好看,衬铺,只好用麻叶子衬在篮子上面,这样,篮子就显得满满登登的了。啥时亲戚走完了,麻叶子才可以随便吃!
煮肉,是过年最丰盛的一大亮点。虽说那时家家户户割不多大肉,但是,也是少不了的一项荤菜。煮肉前,爸爸先把大肉洗干净,再把肉切成小块,待水烧响以后,连骨头带肉下进锅里。肉煮熟了,爸爸就把骨头拆下来,这时,爸爸会把我叫过去,让我等着啃骨头。那时的猪都是散养的,根本不像现在这样,猪喂那么多含这激素含那配方的饲料,啃起来特别香,比如今的猪肉好吃得多,真是大饱口福!
------
如今,城市也好,农村也罢,过年吃啥也不稀罕了。不要说吃好面馍了,就是大肉也嫌得吃腻了,不想吃了,光想吃些杂粮、清谈新鲜的蔬菜,来调剂一下生活,改变一下口味。
几十年过去了,虽已是时过境迁,但,无论如何也忘不了童年过年的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