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生活真难!”——一位清华大学教授、博士学位者的自述(生活写真)
(2016-11-13 20:58:08)
标签:
(原创)(生活写真) |
“在北京生活真难!”
——一位清华大学教授、博士学位者的自述
(生活写真)
“在北京生活真难!一是住房难,二是结婚难。”一位清华大学教授、博士学位者深有体会地说。
最近,笔者来京间接地了解到了这位教授的苦衷。这位教授姓张,三十多岁,个头不高,平日不爱多语,一双透人的眼睛格外有神,待徒亲善,传教严谨,是一位极具有亲和力的人。
张教授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后继攻读清华硕士、博士研究生,并荣获学位。此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并担任微电子教学及研究。在国内,其专业从事微电子研究,也是为数不多的青年专家和骨干,在高科技界,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张教授的工资不算太低,每月清华大学工资大概是五、六千元,虽算不上高薪阶层,但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中产阶级”吧。
张教授前年已结了婚,且有个宝贝千金。就这么点负担,张教授直门门地养活不住,可不,张教授除在清华大学教书领取一份工资外,无奈又利用业余时间去了一家公司打工,每月再多挣三千余元,以养家糊口。这事儿也许你不会相信,清华大学的教授会打工?然而,这一点也不错,事实就是如此让人捉摸不透。
工作之余,师徒之间高谈阔论,当问及张教授在京这么多年,又有地位,为啥不买房子还租房?不提买房偏罢,提到购房的事儿,张教授满脸的哭丧,顿时愁眉不展地说:“别提买房啦,要说起买房的事儿,我恨不能能气死!”张教授继续说:“前年我快要结婚的时候,结婚得有房子呀,一年春节我回老家,把结婚的事儿给父母说了,家里同意给我拿一部分钱在京买房子。我听后喜出望外,并告诉给了未婚妻。未婚妻的父母闻讯后,也大力支持,马上给我汇来了十五万元。停一段时间,我回老家要购房款,可万万没有想到,父母却说手里没钱了。你看看,一说买房这未婚妻家都把款汇过来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就说没钱了,你说这事儿叫我咋办?咋对得起未婚妻?我气得一连半年就不答理父母。心想,我不是叫自己的父母给炒鱿鱼了吗?”
从此以后,张教授再亦不给家里提及要钱说买房的事儿。
北京的房价太高昂。据悉:五环以内最便宜的每平米也需要四万元左右,好的地方竟然高达每平米五、六万元。乖乖!这个天价,不要说对一般人而言,就连张教授这样的收入,买房也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儿。张教授买不起房,但,结婚不能不结。婚后,无奈只好在清华大学校内租了一间二十多平米的旧房子。
一晃几年过去了,张教授一家三口人仍居住在这一间房子里。
提起孩子的事儿,张教授脸上恨不能一下子能拧下水来,说:“别说要俩个孩子啦,就这一个孩子,说句心里话儿,也养活不起呀,我光想把她送回老家去!”停了一会儿,张教授又说:“有了孩子可不是个小事儿,你不知道开支增大了多少。小时候你得叫孩子吃好吧,得花零钱吧,好的奶粉一斤就需几百元,再贵你总不能不花,委屈了孩子。到了该上幼儿园,开支才大咧,从小不是买电子琴,就是买钢琴,那一样都要花几千块,没钱逼着你也得想法子去买。原来我花十二万元购一部轿车,为工作上下班方便。可有了孩子后就不行了,负担太大了,无奈,我只好把轿车卖掉了,又花了一万六千元买了一辆北京奥拓。你想想,这在北京工作能多要孩子吗?!”张教授说罢,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哎,这在北京生活真难啊,活得真累人!”
我听罢张教授的“遭遇”,又接触了一些张教授的同事,他们都有同感。有的说,“我压根儿就不准备在北京买房,不是不想买,而是买不起,能租就租房子住白,谁有啥法子。说起在北京工作,工资也不算少,六、七千元能算少吗,不少!可一套房子面积不要说多大,八、九十平米吧,至少也得三百多万元,上哪里能弄这些钱!再说,这每月六、七千元工资,除去生活费、租房费,这保那险的,还有其它支出,也落不了个三千、四千的,省死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干脆,就不往买房上想!”
有的说,“在北京工作买房倒不如租房划算。”其实,说此话并不是他的心里话儿,只是自己给自己一种解脱罢了。
还有一部分中青年大学生、硕士、博士生给我说:“在北京工作几年后再说,看发展,实在不行,准备南下(到南方)工作去,那里的工资比北京还高。”我听出了他们的心事儿,到南方工作,比如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那里的房价也许要比北京的便宜,拼搏几年,孬好也能混出个“安乐窝”来……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此,我只能对这些游子说一声勉励的话:“奋斗吧,奋斗吧,人生就这一回,也不要活得太累喽,哪里合适就在哪里干,哪里有作为就在哪里为,总不能因为买不起房子,养不起孩子,而造成终生遗憾吧,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世上本来就没有路,再难的路,也是靠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看准的路,大胆地往前走,别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