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村长(微型小说)

(2016-11-09 06:50:43)
标签:

(原创)(微型小说)

老村长

(微型小说)

              老村长(微型小说)

                                    (网络图片)

老村长在村里问了一辈子事儿,从建国初一直问到土地分田到户。

当初,老村长刚问事儿那年,不到三十岁,风华正茂,气壮如牛,一头黑发,满口白牙。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土地实行了承包责任制的时候,他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头发几乎掉光了,牙齿脱落得没剩下几颗,说话直门门地把不住气。

老村长在俺村辈分尊,德高望重,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什么的,全凭他去操心。大家也都主动请老村长去料理。

老村长成了个大忙人,天天忙得手脚闲不住。

那个时候,生产队集体干活儿。老村长安排种庄稼,虽然谈不上科学,但他懂得土壤的情况,这块地适合种什么,那块地又适合种什么,老村长都在心里装着。

老村长叫大伙干活儿,讲究效率。今天干什么,明天干什么,上午干什么,下午干什么,老村长只要一敲钟,在村里吆喝几声,不一会儿,干活儿的人都齐唰唰地下地了。不论干啥活儿,老村长都会事先对大伙这样说道:“今天就这些活儿,早干完早拉倒,干不完干到天黑,也别想回家吃饭。”

大伙习惯了,都会遵照老村长说得去办。

老村长最会制那些干活儿的猾蛋儿,有制服的招儿。

一天中午,烈日炎炎,老村长叫大伙锄地。老村长说:“今个天气热,大伙抓紧干,谁锄到头谁回家。”可那些猾蛋儿为了早回家,锄地像猫盖屎似的,马马虎虎,草都没锄掉。老村长一检查,大发雷霆。其他人锄完回家了,老村长监工这些猾蛋儿,重新又锄了一遍,才让他们回去。

又一天的早晨,老村长叫大伙下地翻红薯秧子。到了下班的时候,老村长说:“大伙都把翻掉的红薯秧子背到场里去,喂牲口!”

红薯秧子上沾满了露水,湿溜溜的。老实人不怕脏,背了一大梱,累得气喘呼呼。可有个别猾蛋儿,年轻轻的,却怕弄脏了衣服,竟背了一点儿。老村长气愤了,又使出了专制猾蛋儿的绝招儿。到了村头上,老村长大声吆喝说:“大伙今个儿红薯秧子都别背到场里去了,谁背的谁要,回家喂自个儿的猪羊!”

老村长一声令下,红薯秧子化公为私了。

你别说,老村长制懒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别管手法如何,挺管用,哪一次都叫猾蛋儿干张嘴没啥说。慢慢地,把猾蛋儿给制服了。

老村长咋能不忙,生产队里的大事管着,村里家家户户发生的小事他也管着。譬如说谁家磨嘴吵架了,谁家生孩子娶媳妇了,谁家呕气闹离婚了等等,只要闯到他手里,他绝不放过去,马上过去评理。

又一天中午,人都下地干活儿了,老村长听说张三家小两口儿,在家吵架闹离婚,老村长丢下家伙急急忙忙从地里直奔张三家,小两口儿正吵闹得凶。老村长破门而入,劈头盖脑地说:“这是咋啦,吃饱撑晕了不是?!大白天的你们也瞅瞅,人家都下地干活儿去了,可你们俩口儿倒好,会在家吵架,看看多有本事?!”

老村长指着张三说:“小三,不成器的东西,谁叫你当初娶人家的!娶了人家,今个儿又给人家闹离婚,还有道理没有?混!赶快下地干活去!”

张三乖乖地下地了。

老村长教育罢张三,又对孙媳妇说:“你看看,你恁聪明个人,咋能跟这小子一样,当初你就不该嫁给他!既然嫁给他了,就不能跟他离婚,看看到底张三这个混账东西能咋着你!”

张三媳妇听了老村长的话儿,一肚子气“嘭”地一下放光了。

村里发生了类似的事儿,都是老村长去解围。

老村长问事儿那么多年,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分粮食。若按人头去分,工分多的户有意见,若按工分去分,人口多的户也不同意,你说咋办?老村长有一套办法。他采取这次分粮食按人头,下次分粮食按工分,轮换交替进行。这样,大伙都没有啥话可说的。

他当村长这么多年,一直奉行着这一分配政策,从未发生过一点矛盾。

老村长是个文盲,一天的学校门没进,但老村长心眼灵窍,分东西会用心算。每次分粮食,只要咋着分一定下来,谁家几口人,哪一家多少工分,能分多少粮食,他马上就能给你计算出来,一点不错。

那时,不知老村长心里是咋想的,每次分罢粮食后,他都会问大伙:“恁都给我听着啊,算算自己家的粮食错不错,错了现在就提出来,不晚,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啦!”

停了一会儿,老村长看没有一个人说话,他就从会计手里要过来记帐单,同着大伙的面,把帐单撕了个粉碎。这样,一年到头,粮食分完了,帐单也叫老村长撕光了。

老村长当了几十年村官,年年都是如此,村里连一个帐本都找不到。

也许老村长看问题有远见,你不信,后来到了文革期间,有个别人要整老村长,硬说他有财务经济问题,接连斗了他好几场,可就是找不到老村长丝毫的真凭实据来,只好罢休。老村长总算躲过了一次历史性的大灾难。

转眼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土地分田到了户。此时,老村长也八十有余了,卸任了。从这以后,老村长才告别了在村里一直问事儿的差事儿。但,老村长还是不肯闲着,谁家有事儿,他仍去帮助。

茶余饭后,当人们谈论起老村长当年为村里百姓操心的事儿,至今谁都不会忘记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