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煤炉情(散文)

(2017-02-05 06:56:29)
标签:

(原创)(散文)

                                   煤炉情
                                 (散文)
                        煤炉情(散文)
                                            (网络图片)
     冬天又到了,每当看到家中那个闲置的煤炉,马上就勾起了我对那段往事儿的回忆。
     这已经是过去快四十的事儿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没有电,没有气,做饭一律都是烧柴草。而且,柴草家里也不多,经常得下地跑着去捡拾,回来后堆在院子里,以备候用。那像现在这样做饭不是用电,就是用气。一说到了该做饭的时候,电闸往上一推,或者气开关一打着就成做饭了这么方便。但是,那时可不行,人们离开了柴草,饭就做不成。
     后来,到了七十年代末,个别农民在家里垒起了煤炉子,做饭开始用上了煤,但,都是把煤和成煤饼子,晒干储藏起来,烧煤饼子做饭,或者直接把煤泥封在火上,做饭时捅开煤火做饭。这在当时而言,用煤做饭,既干净又快,人还省力不受罪,是做饭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了。因为大部分农民做饭都是烧柴草,尤其是夏天,天气热得很,烧柴草锅做,一顿饭下来,热得你大汗淋漓,烟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但是,这种煤火有一个最大缺点,就是不能随便挪动,只能做饭而已,冬季想烤火取暖就不方便了。于是,我想:啥时能有卖活动煤炉子的买一个,想搁哪屋做饭就搁哪屋做饭,那该有多好啊!
     无独有偶。1978年秋,我去了国家地质部第二石油指挥部工作。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市里去办事儿,不经意间,看到一家店铺有卖煤炉子的,陶瓷烧的,非常精致美观,我惊喜,顿生想法,无论如何得给家里的老娘和妻子买两个煤炉子带回去。
     那年春节前夕,单位快放年假了,买煤炉子的事儿又萦绕在我的心头。因为家里的老娘已经快七十岁高龄了,烧柴草做饭非常不方便,况且,又没人给拾柴草。妻子在医院工作,身边还带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女儿上班,时间真够忙够紧的,也急需个煤炉子。想到此,煤炉子我必须得买。我一定得买。
     一天,我终于买了两个煤炉子。
     煤炉子虽说买好了,但是,如何把它送回老家去却成了个大难题。这里距家乡有好几百里地远,炉子又那么笨重,一个人根本拿不动。幸好,那一年春节前夕,单位的大车外出拉东西,正好路过老家县城,我一听说欣喜若狂,就把两个煤炉子趁机运到了县城里。再几经周折,终于把两个煤炉子送到了老家。
     从此,老娘和妻子使用煤炉做饭,方便多了,喜欢得不得了。左右邻居见之,也欣赏不已,赞不绝口。
     老娘和妻子非常爱惜煤炉,每次做罢饭之后,都把炉子上面的灰尘扫得净净的。就这样,记不清这两个煤炉子,老娘和妻子一直使用了多少年。二十年后,直到老娘去世,那个煤炉好像一件珍贵的“文物”一样,还在屋子里放着。
     1981年初,我调回老家去了,安排在县城里工作。不久,妻子也进城了。搬家时,那个煤炉子也随之搬进了城里。后来,随着历史巨变,时过境迁,人们做饭取暖再也不烧煤了,而由用电、气取而代之。于是,那个煤炉就一直在那儿闲置着。曾几次,妻子劝我说,如今,煤炉早已用不着了,搁哪里哪里碍事儿,干脆把它当垃圾清理掉吧,可我说啥也舍不得把它丢掉。我说,放那吧,不碍多大事儿,看到了它,就会想起当年生活的回忆!
     就这样,当年的那个煤炉一直至今,仍然在家同门后头珍藏着,且完好无损。
     几十年过去了,我与那两个煤炉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永远难以忘却,因为它见证着一个不同寻常的历史年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