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蓆(散文) ------老爸的绝活之八
(2016-04-26 18:26:20)
标签:
(原创)(散文) |
常言说得好,编蓆打篓,养活几口。老爸就是一位掌握编蓆技巧的人,让村里不少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是发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儿。那个时候,农民生活苦不堪言,吃不饱穿不暖。为了养家糊口,人们都想方设法去卖弄手艺换饭吃。当时,农村那些唱小戏的,耍猴的,玩把戏的,推车的,挑担的,箍撸锅里卖蒜的等等,统统都是为谋求生计而四处奔波的。
编蓆使用的是高粱秆子(当地叫秫秸)。记得当时生产队分了秫秸以后,老爸就把直杆的秫秸挑出来,剥去皮,放在院子里晒干。秫秸晒干了之后,老爸又把它一梱一梱地捆好,搬到屋里去。因为秫秸怕遇上了雨,淋湿了,就变霉了,以后编蓆就不管用了。老爸一有空儿,就再把秫秸搬出来,在院子里把它破成两半或四半,刮成秫秸蘼子保管起来,等到农闲的时候去编蓆。
老爸白天没有空儿编蓆,因为得去参加生产队劳动,好多挣些工分,多分得些口粮。啥时到了下雨天,不能下地干活了,老爸就在家里编蓆,却成了个闲不着的大忙人。老爸吃饭快,吃过饭之后,把饭碗一推,只要不到上工的时间,哪怕是一会儿功夫,也舍不得闲着,也要编上几根蘼子。
老爸编蓆,有单人床蓆,有四六蓆,还有圈床蓆,也叫做大床蓆。单人床蓆小,没有花里胡哨的造纹,简单好编,一天就能编一领蓆。四六蓆,顾名思义是四尺宽,六尺长,比单人床蓆大许多,一般两天时间才能编好。更难编的就数着圈床蓆了。因为它大而长不说,尤其是蓆面中间一般需要编上一个大大的“囍”字,其它两侧都是编的花儿和花纹,看上去非常精美别致。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圈床蓆不好编,难度大,编起来速度慢,好几天才能编好一领蓆。但是,圈床蓆大多是一些人给娶媳妇用的,价格要比其它蓆贵得多,一般的蓆几块钱就可以买一领,而买一领圈床蓆,往往就得花上几十块!
编蓆是个苦差事儿。春秋天编蓆还好些,因为天气不冷不热。要是到了冬天,编蓆那可就吃苦了,天气冷得要死,那时,别说屋里没有空调暖气,就是连个煤火炉子也生不起。但是,为了全家人生活所迫,老爸不得不蹲在地上,弯下腰,勾着头,去一根一根不停地擩蘼子编蓆。我亲眼目睹到老爸的手指头,经常是被冻裂了口子,鲜血直往外浸,仍然不耽误去编蓆,而且,从来没有听到老爸喊一声疼,说一句苦。
蓆编好了,老爸就挑着蓆,到集市上或会上去叫卖。就这样,老爸编了蓆卖,卖了蓆编,黑家白嘞没有闲着的时候。然后,把卖蓆挣来的钱,再去换来一些杂粮、红薯片之类的东西,以此来济困度日。这事儿,我永远记得清清楚楚,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
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农村土地改革了,农民的日子才逐渐好过起来。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家庭睡觉都是买的席梦思床,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此,老爸编蓆的绝活儿,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彻底洗手不干了。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回想起当年老爸编蓆绝活儿,却给我留下了永久难忘的记忆。
(注:老爸还有其它绝活儿,比如:打篓,编馍筐,箩头,馍盘等等,就不在叙述了,谢谢好友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