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稍黄来瞧娘
(散文)
麦稍黄来瞧娘。这是我们老家多少年以来就形成的一个陈规。
眼下,又到了麦稍黄的时候,自然也就使我想起了麦稍黄来瞧娘的往事儿。
麦稍黄来瞧娘,不知是从何时兴起的,但一直延续至今。自从我记事起,每年到了麦稍黄的时候,俺村那些嫁到外村的闺女们,不管离家远也好,近也罢,一个一个都陆陆续续地要回一趟娘家来。家乡人就把这次走娘家,叫做麦稍黄来瞧娘。
那个时候,农村生活很不景气,不像现在这样美好富有,吃啥有啥,花天酒地,不作丝毫的难。因此,闺女回来瞧娘,记得当时也没有什么礼物好拿的,大凡都是挎了一些好面蒸馍、包子、油泡之类吃的东西。闺女回娘家招待也非常简单,根本谈不上炒几个盘子几个碗菜,更谈不上下馆子。那时,家家户户一般都喂了几只土鸡,家里来了客人,只好给客人炒上一盘子鸡蛋,包顿韭菜水饺吃就算不错的了。
我有个三姑,距俺家有十多里地,到了麦稍黄的时候,三姑就来俺家了。三姑家居住在大集镇,生活条件较好些,她来都带了一篮子吃的礼物,还有许多瓜果。
距我村三里地有个河八楼村,庄子虽不大,可是,种菜的户可不少,几乎每家都种菜。三姑来了,妈妈就赶紧叫我拿上两个鸡蛋,或者给我一两毛钱去河八楼村买韭菜。当时,钱主贵,物价便宜,两个鸡蛋就能换回一大把子韭菜,回来给三姑包韭菜饺子吃,再炒上两个菜就完事了。
到了土地分田到户以后,农民的日子逐渐好了,闺女麦稍黄来瞧娘,拿的礼物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买些吃的礼物自然不可少,除此外,还要给娘买一件或一身称心如意的新衣服。再后来,就更加实惠方便了,别说城市里的闺女麦稍黄来瞧娘给钱,就连农村的闺女瞧娘也基本上很少有人拿吃的礼物了,干脆给钱,想吃啥想穿啥,随你的便去,免得买的礼物这不合味那不如意。
这时,
闺女麦稍黄来瞧娘,吃饭也不再发愁了,因为农民的腰包已经鼓起来了,就连平时家里来了客人,在家里招待嫌麻烦,也是动不动就下馆子,或者从餐馆点好菜直接端到家里来。
麦稍黄来瞧娘,人们对这一点规矩还是非常讲究的。如果谁家的闺女没有来瞧娘,村里人就会对你说三道四,说谁家谁家的闺女真不懂事儿,说那家那家的闺女不孝顺,麦稍黄连娘都忘记了!因此,当时出嫁的闺女对此也都切记在心。既是家里活儿再多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抽空回一趟娘家,看望一下自己的老母亲,以免毁了自己名声。
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现在,麦稍黄来瞧娘,来不来,恐怕谁也不会再去计较这个事儿!
其实,过去也好,现在也好;买吃的也好,给钱也好,娘是绝对不会去在乎这个的!
我认为,不管麦稍黄或是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了娘,心里装着娘就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