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微型小说)
(2015-05-11 20:17:25)
标签:
原创微型小说 |
家
(微型小说)
“老祖爷,咱家都五六十口子人啦,太大了,还是把家分开吧?!”曾孙们说。
“什么?分家?!你敢!”老祖爷一听分家,拐棍捣地当当响,说:“恁爹恁爷都不敢把家分喽,你们哪个敢给我分开!”
“老祖爷,你看看不要说在咱村,就是在全县全省全国也找不到一家像咱家这样的,这么多人还趴在一口锅里吃饭!”
“你们懂得个屁!咋啦?人多吃饭不兴!我看这样好,这才叫真正的家!”
“老祖爷,现在都到了啥时候啦,跟过去不一样了,分田到户啦,像咱家这种情况已经不适应了。这个家一定得分开!不能这样再继续下去了!”
“混账!这个家你们能说了算?!我说不能分就是不能分!”
“老祖爷,我们劝你还是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吧?!”
老祖爷连脸也不理睬他们,哼了一声走了。
后来,这个家实在维持不下去了。一天晚上,老祖爷召开家庭会讨论分家的事儿,大家都愿意分,结果,家分得一干二净!
家分了,老祖爷非常伤心,气得胡子撅得老高,饭也不吃,便回屋睡觉去了。可是,他这么一睡,第二天再也没有醒来。
老祖爷突然正中寿寝了。
父生子,子生孙,孙生曾孙,曾孙生玄孙-------老祖爷是个老寿星,五世同堂。
可是,老祖爷一辈子就是有个倔脾气:家再大,人再多,他不嫌弃,在他面前千万不能提分家的事儿。谁要是一提分家的事儿,那算是捅了老祖爷的马蜂窝!
解放初期,老祖爷三个儿子长大了,娶了妻生了子。那时,三个儿子就一起商量过分家的事儿,老祖爷听说了,指着他们的鼻梁子训斥:
“娘的!你们想给我分家不是?我跟恁说,只要我活着,想分家,没门!”
老祖爷不同意,家一直没有分成。
从此,他们谁也不敢再提分家的事儿。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老祖爷的几个孙子起来了,成了家立了业。一日,孙子们在一块又议论家里的事儿,都以为家大人多,吃饭弄啥太不方便,还不如把家分喽嘞。老祖爷知道了,破口大骂:
“怎么?你们几个兔崽子想给我分家?!咦,恁爹都不敢提出分家的事儿,看看你们哪个谁敢!反了你们!”
老祖爷又没同意,家仍没有分成。
不知又过去了多少年,老祖爷都有一群小玄孙了。忽一日,曾孙们再次围绕分家的事儿说长道短。老祖爷知道了,怒骂不休:
“你们几个小杂种,还没有给我出胎泡嘞,蛋籽没有胡椒大,就想分家?!问问恁爹恁爷敢不敢分!难道你们想上天不成!””
曾孙们被老祖爷骂个狗血喷头。
这个根深蒂固的家,依旧维持着。
然而,一场不可避免的新旧之间的矛盾,也在这个家中孕育着,积淀着,发展着。
分家已是人心所向,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转眼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了分田到户。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种田的积极性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家家户户地想咋种就咋种,活想咋干就咋干,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由此告别了多少年来干活靠生产队敲钟的历史
可是,分地以后,别人家一户大都只有四、五口人,全村百十户唯独老祖爷家仍然保持着五代几十口子人在一个锅里吃饭。
老祖爷为了维护这个家的地位,可谓费尽了心血。他吩咐家人买了一合大笼,支起了两个大伙,一个做馍,一个烧汤,每次吃饭都排着队就餐。老祖爷还对家庭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每天有专门采购菜的,有专人做饭的,有下地干活的,有专门看护孩子的,他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轮流着干,貌似风光红火。
村里人都说老祖爷持家有方。他听了,乐得挽着胡须合不上嘴。
但是,这种格局没有保持多久就不行了,矛盾重重:大家都对老祖爷的管理模式看不惯,不适应;干活分工不同,有轻有重;出工不出力,干多干少一个样;还有-------总之,生产力遭到了很大压抑。正是这个原因,大家纷纷要求分道扬镳,另起锅灶,也像分田地那样把家分掉。
老祖爷苦心经营一辈子的家摇摇欲坠。
这天晚上,老祖爷一手培育起来的家,终于走到了尽头。尽管他竭尽全力想挽回,但是,已经无力回天了。
老祖爷在一片子孙们的迫切呼声中,不得不召集全家人一起讨论,这个家到底该何去何从?
老祖爷眼看着他这个辛辛苦苦扶持起来的家将要付之东流,但又无可奈何,于是,深深地叹了叹几口气,说:“分吧,分吧!”
家,就这样分了。房屋、田地、牲口、农具、灶锅、宅基,就连所有的一草一木也分得一点不留!
老祖爷目睹这个家被分得如此七零八落,感到浑身冰凉,心里哪能承受得了!此时,他的心情究竟是喜是忧,恐怕谁也揣摩不透。
老祖爷哀声叹气地走了。
北风呼啸,大雪飞舞。
出乎意料的是,就在这个刚刚分开家的夜里,老祖爷突然离开了这个他不愿意离开而又不愿意看到的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