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话饺子
(杂谈)
冬至节即将到了。
多少年以来,我们家乡有个风俗习惯,冬至那天,家家户户一定要包饺子,吃饺子。至于说为什么吃饺子,我说不清楚根底儿。但,达孩提时起我就记得听妈妈说:冬至吃饺子,一冬天冻不掉耳朵。
这,也许就是家乡冬至吃饺子的因由吧!
冬至的前一天,人们就忙活开了,或去超市,或赶集,或赶会,纷纷割些各自爱吃的肉来。早饭已过,你听,到处都是“嗒,嗒,嗒”地剁肉声,几乎挨家挨户都在忙着剁饺子馅子。剁好了就开始包,人口多的家庭,一下子都包了好几锅排。
如今的超市也多了,别说城市里有,大集镇有,就连农村也有了超市。超市里的货琳琅满目,吃的,穿的,喝的,香的,辣的,甜的,咸的,荤的,素的------可以说,要啥有啥,吃啥都有。这,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再说,人们现在也有钱了,衣食无忧,买啥都舍得花钱。有一部分人嫌剁饺子馅子麻烦,懒了,不割肉剁馅子了,就到超市里买些调好的馅子回家包。还有一些人才省事儿嘞,肉也不割,馅也不买,干脆就买冷冻好的包装袋饺子,回家直接一煮,一吃了事儿。
我的妻子不这样做。都是自己亲自割肉,自己剁,自己包。有时,我也劝她:“两个孩子大了,参加工作了,又不守在身边,家里就剩下咱老两口儿,不如也到超市里买二斤现成的饺子,回来下下好了。”
妻子听了,不同意。说:“还是自己剁的馅子好,干净卫生,吃着放心!”于是,我家别说冬至吃饺子,就是平时吃饺子,都是妻子动手去干。饺子包好后,她就一斤装一袋,放进冰箱里冻起来,啥时想吃就拿出来一包,非常方便。
现在人们别说冬至吃饺子,就是平时也经常吃饺子。吃饺子早已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常面饭,不是个啥稀罕事儿难事儿。然而,每当冬至吃饺子的时候,都勾起了我对三十年前吃饺子的回忆。
那时,农村生活凄凉,苦。“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农民穷得连红薯也填不饱肚子。直至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人们一年四季建的粮食还不够吃的,仍闹着饥荒。过春节,每家每户只能蒸上一两锅子好面馒头,其余,都是些玉米团子,割上二三斤大肉。好面馍和肉还舍不得吃,用以招待客人。冬至可想而知。
当时,我家是七口人之家。到了冬至的时候,爸爸从集市上买了不到二斤大肉,而且肥肉较多。因为肥肉多了,剁馅子能够多掺进去些白菜,这样就能多包些饺子,全家人就能多吃上一顿。到了冬至那天该做午饭的时候,妈妈一人就边烧锅边下饺子。饺子熟了,就先给我们弟兄姊妹五个孩子每人盛了满满的一碗。爸爸妈妈开始不舍里吃,等孩子们吃罢了,吃好了,他们这时才能吃上饺子。平时,根本就别想吃饺子的事儿。
这,至今使我记忆犹新,在心灵上抹之不去。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抚今追昔,真是天壤之别!
冬至将至,我由衷地祝福全国人民都能够吃上喷香可口的饺子,冬至节幸福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