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棍儿情结
(散文)
说起玉米棍儿,如今在城市,在乡村,到处都有做的,卖的,不是件稀罕事儿。
为了好吃,好看,好卖,卖主还在加工时,加添了一些食用元素,加工出来的玉米棍儿有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各色各样的都有,色泽透明鲜亮。在老远老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它的美味来。所以,孩子们非常喜欢吃玉米棍儿。
然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想吃玉米棍儿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儿,因为兜里没钱,穷。
那时,我在小小县城里工作,女儿五岁多,儿子还不满三岁,跟随他妈妈在乡里卫生院生活。
夫妻分居,想家,想孩子,每到星期六下午,城乡不通公共汽车,我只好骑自行车匆匆忙忙往家赶。第二天星期天吃过午饭,再慌慌张张回到城里去。由于是砖渣路,一来一回有近百里,骑车子颠箥,每回来一趟,屁股上都会打两个泡子,多日不消。但是,为了能够看到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从来没有说一声疼痛。
我记得非常清楚,每次回去看望孩子,总是买些玉米棍儿带回去。那个时候,玉米棍儿便宜,顶多花上两块多钱,就能买上一书包。这是给孩子买的最好礼物。回去后,孩子们看到了我,都慌着跑过去迎接,我赶紧拿出黄澄澄的玉米棍儿给他们吃。两个孩子见了玉米棍儿,乐坏了,吃得津津有味。所以,两个孩子到了星期六都盼望着我回去,盼望着我能多买些玉米棍儿。
时间一天天过去。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可是,玉米棍儿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抹之不去的记忆。
后来,孩子们都上大学了,毕业后参加了工作。然而,一到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都千里迢迢回来,陪着老爸老妈坐在一起吃饭,唠嗑,游玩,娱乐。偶尔,他们想起小时候的事儿,总是给我半开玩笑地说:“在我们小时候,爸爸老是光给我们买玉米棍儿吃。”
我听了孩子们的话儿,心里一时很不是滋味,好像在他们身上不舍得花钱似的,让他们小时候委屈了许多。
我只好给孩子们细细解释说:当时,国家很穷,不像现在富得流油,吃啥有啥,样样俱全。那时,想吃想买到处也没有啊!再说,那个时候实行计划经济,干部工薪制,每月仅有三四十块的工资,二十九斤粮票,且有百分之七十还是粗粮。我的工资还算高的,每月四十七块五。但,除去吃穿等杂项开支,也剩不了几个钱。此外,其它不说,还上有老,下有小,又没有一人替我分担忧愁,一切困难全由我扛着,不省吃俭用又有啥法!要搁现在,那还说啥呀,每月拿着两千多元的工资,吃花不尽,别说想吃玉米棍儿,就是想吃天鹅肉,猴头燕窝,咱也不怕花哪几个钱!当时,只能如此而已呀!
我自圆其说。
孩子们好像听出来了我内心里的苦衷,“噗哧”一下笑了,劝我说:“老爸,看您把话儿说道哪里去了,我们根本不是那个意思,我们是说小时候想起了吃您买的香香喷喷的玉米棍儿,就想起了美好的童年。那时,虽说生活艰苦,但,又是多么的幸福快乐啊!”
是啊,提起那个时候给孩子们买玉米棍儿,就勾起了我对那段生活的回忆,更忘不了玉米棍儿情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