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榆树情(散文)

(2013-11-06 15:51:49)
标签:

原创

散文

                                   榆树情

                                       (散文)

 

   回想起家中的那棵老榆树,都会勾起我对童年时代生活的回忆。

   我家的大门口有棵老榆树,树干很粗很大,笔直笔直的。

   到了夏天,它像一把撑开的伞,把阳光遮掩得一丝不透。记得小时候听爸爸说,这棵榆树是他年轻时栽下的。

   冬去春来,经过一冬天休眠的这棵榆树,又慢慢地苏醒过来,树枝渐渐地变绿了,长满了很密很密豆籽般大的圆豆豆。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圆豆豆却悄悄地张开了嫩嘴,露出了笑脸儿,绽放出一朵朵绿色的小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榆圈。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群众生活很苦,食不饱腹。不少群众常年靠挖野菜、刨草根、刮树叶充饥。那时候,谁家要是能有几棵榆树,可就成了“宝贝”,当了大急。春天可摘榆圈,夏天可抅榆叶,秋天还可刮些榆皮。这些“宝贝”自然要比吃野菜草根强得多。

   我家也算交了好运吧,那个时候却有了一棵老榆树。每年春天榆圈一张开,我常常脱了鞋,光着脚丫子爬到树上去抅榆圈。每次爬上树去,坐在榆树三股叉处,用杆子钩住树枝,小心翼翼地摘榆圈,生怕把树枝折断了,来年就结不出榆圈了。这时候,妈妈很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我说:“树高,有风,小心点儿!”

   榆圈特别好吃。抅下来榆圈,母亲把它洗净后,就给我做榆圈馍,煎榆圈饼,或者直接下汤用。不论怎么做,都觉得很好吃,很新鲜。

   夏天是榆叶生长最茂盛的季节。榆叶长成了,自然就成了食用的好料。因为榆叶有粘性,下锅容易馄汤,喝起来不那么刮淡。所以,中午饭做咸汤的时候,我就上树去摘些榆叶。虽说榆叶不是一年就生长一茬,摘了一茬,停一段时间还会慢慢长出新的一茬来,但,就这每次我也不愿多摘,生怕叶子长不出来,以后做汤再找不到榆叶下锅了!

   秋天到了,榆树也渐渐失去了蓬勃生机,榆叶也越来越少了,榆树也慢慢地脱去了绿装。进入初冬以后,仅剩下枯萎的树枝。你别小瞧这光秃秃干瘪似的树枝,它的用途还很大。

   家乡人有个生活习惯,中午饭都爱吃面条。生活困难时期,想吃好面面条是不可能的,只能吃些以红薯干面为主的杂面面条,可是,面不津,擀不成。这时,如果面里能掺进去点榆皮粉,面就津了,就能擀成面条了。于是,秋天以后,妈妈就叫我拌些榆树小枝,剥下榆皮晒干,以备后用。啥时中午想吃面条时,妈妈事先就拿些干榆皮,放到臼窑里捣碎过箩,把榆皮粉筛出来,这样反反复复,直到把榆皮粉筛出完为止。然后,把榆皮粉掺进面里头,这样,不但能擀成面条,而且擀出来的面条光滑滑的,吃着津溜溜的。

   到了七十年代末,家里仅有的三间草房不行了,需要翻修房子,当时没有钱买木料,无奈就把那棵老榆树刨掉做大粱了。从此,再也吃不上它的榆圈、榆叶和榆皮粉了。

   四十多年如烟云,如今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正一步一步建成小康社会。也许,人们早已把那段生活淡忘。但,每当我回想起那段苦难日子,我的心都冰凉冰凉的。尤其是那棵老榆树,给我的记忆一直很深,很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