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灯(杂谈)
(2013-01-31 10:30:06)
标签:
(原创)杂谈 |
俗话说,“正月十五雪打灯,来年就是好收成”。过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正月十五去送灯。
正月十五又称小年。小年这天热闹非凡。吃过早饭,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涌上街头,或观看耍猴的,或欣赏跳狮子舞的,或目睹踩高跷的,或听唱大鼓书的------各投其好。我也如此,反正不到吃午饭的时候我是不会回家的。然而,这天最使我感到有趣的就是送灯。吃过午饭,妈妈就安排好我一件事,到了晚上一定去送灯。灯是妈妈事先前用玉米面活成一个个小窝窝头,然后再上锅蒸熟,这样灯就算做成了,其形如酒杯。因为玉米面是黄色,所以,做成的灯叫着“金灯”。到了天色快要暗淡下来的时候,我就去做好送灯准备工作,给一个个灯按上捻子,添上棉籽油。天一黑,我就按照妈妈的吩咐去送灯。我记得送灯的地方主要有:门两侧的门墩上,粮囤上,井上,石碾(磨)上,祖坟上,等等。
当时,我家里有堂屋、厨屋和同门。我就先把所有的门灯送上,顿时屋里屋外变得灯火通明。我问妈妈为什么要送门灯?妈妈对我说,人一年四季天天要从门口来回过,送门灯就是图个全家出入平安吗。
门灯送罢,接着我就去给粮囤、石碾(磨)送灯。我又问妈妈给粮囤、石碾(磨)送灯因为啥?妈妈又对我说,粮囤装的都是各种杂粮,给粮囤送灯就是求个五谷丰登;人生活离不开面,面离不开碾(磨),啥时磨面啥时有粮食,给碾(磨)送灯就是求个打的粮食吃不完,碾碾(谐音:年年)有余吗。
再接着我就去给井送灯。临走时,妈妈特递安插我给井王爷送灯,一定要磕上三个头。到了井旁,我小心翼翼地把灯点着送上,并给井王爷磕了三个头。当时,全村就这么一口吃水井,井口圆型,很大,水也不深,然而,村里几百号人全凭这口井淘水吃。可想而知,给井王爷送灯的人很多,井周围摆放了许许多多的燃着的灯,哧哧啦啦地放着光芒。回到家里,我再问妈妈给井送灯的人为啥恁么多?妈妈说话态度很认真地对我说,一天到晚人们经常到井里去打水,有危险,给井王爷送灯能免灾保安全吗。
最后,是到祖坟上去送灯。我家的祖坟离村庄近,但是,由于我年龄小,去坟上送灯有些害怕,每年送灯都是由爸爸陪着去。我边走边问爸爸:到祖坟上送灯为什么?爸爸对我说,你是小孩子家不懂嘞,后辈人要在大年三十晚上,去坟上请祖先们回家过年,到了正月十五晚上,整个年就算过完了,再点着灯把祖先们送到坟上去。爸爸说,这样以来,不但说明晚辈人对先人们的孝敬,家丁兴旺,而且,也能求得祖先们对后代人保祐家庭一切平安,大吉大利,福星高照。听了爸爸的话儿,我感觉挺有趣的。到了坟上,我把灯一一摆好,然后点燃,继尔,爸爸带着我一起给祖先们磕了三个头,便回家而去。
至此,送灯结束了。这时,我向茫茫的田野里望去,到处闪烁着忽明忽暗的灯,非常美丽壮观。
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时代发展了,人类文明了,观念更新了,办事科学了。过去那种过节烧香磕头、求神拜主、祈祷许愿的风俗习惯,早已一去不存在了。就连正月十五送灯的民俗如今也很少看到了。然而,回想起来儿时送灯的事儿,至今仍使我难以忘怀,是过年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前一篇:乘无人售票车(杂谈)
后一篇:昨天 今天 明天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