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匹骡子:(纪实小说)

(2012-06-14 11:20:38)
标签:

(原创)小小说

三匹骡子

 

(纪实小说)

 

七十年代初那会儿,不说谁都知道,生产队分东西实行人六劳四制。下地干活可不同现在,一家一户随心所欲,想种啥种啥,不受任何约束,谁也干涉不着。那时,社员靠工分吃饭,队长一敲钟,男女劳力都得出来,下地干活,一天总挣个七、八、十来分。到年终,会计一拨算盘,工分不少拿,可填不饱肚子。

“抓革命,促生产,”火药味很浓。一年初春,乡(当时叫公社)里给俺村派来了工作组,进村了。甭说,是来帮俺村搞生产的。

俺村也真有福份,是从乡农行所下来的,有钱。

那时干活,没有机械,劳力可有二三百人,拉犁,整地,摇耧,播种,浇水,施肥,收割,一切全靠人。一年四季,年复一年的死干。

工作组入村不久,看俺社员黑家白里干,吃苦受累不小,生产效益却很低,建的粮食不多,就找队长合计,想方设法发展生产力。干活光依靠人,啥时也打不了翻身仗。讨论来议论去,最后,工作组帮俺定下来了,给俺村贷款五千元,买了三匹骡子。

三匹骡子好似一奶同胞,个个枣红色,个大,腰圆,肥壮,龙腾虎跃,吩吩直窜。

俺村几代人都没见过这么好的骡子,骡子一买过来,全村人一下子沸腾了。大人孩子整日围着骡子团团转,把骡子当作宝贝似的,心里想今后干活可有指望了。

丁老头是俺村有名的把式能手,谁都佩服。三匹骡子就交给他使用,其他把式谁都使不住,蹄子直腾空而起,竖立起来。犁地、拉车、运粪、碾场……全靠它。

丁老头十分喜爱骡子,更爱护关怀骡子,见了骡子胡子直厥。他给每匹骡子头上扎上了红绫布,脖子底下挂上了铜铃,行走起来,叮铛叮铛响,真棒!干活休息时,丁老头总闲不住,不是给骡子梳鬃,就是给骡子擦汗,生怕弄掉一根鬃毛,身上有一点汗水和泥土。

骡子很听老头的话,叫站就站,叫走,只要小鞭“啪”地一甩,拽都拽不住。干起活来像疯了似的,不少社员见了都驻足观看。

社员们都说,那一年工作组来了,骡子给俺村带来了福气。小麦亩产三百来斤,玉米五百多斤,都说多年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不饿肚皮了。自然不能与现在相比,但在那时方圆十里八村却出了名。

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正准备备年货,迎接新春,可在这时,一匹骡子有了病,不少社员停止了办年货,替骡子发愁。尤其是那个丁老头,难过劲儿就甭提了,整天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急得围着骡子直打转。结果,接二连三看了好几趟,还是没看好,死了。

队长把骡子肉按人口、工分多少分了。骡子是俺村的命根子,谁家也没有吃,后来又把肉兑在了一起,埋了。

第二年春上,工作组要走了,俺村那么多的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都出来街头相送。不知啥时,丁老头早已备好了马车,套上了那剩下的两匹骡子在村头等候。工作组推辞不掉,只好坐上了马车,送得老远,老远……

七、八年后,俺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生产大大改善了。当年的工作组又来俺村,这回儿是帮助俺村搞小康户、小康村建设的。闲暇,谈起当年贷款的事,忘了,一说买骡子,谁都没有忘记。家家户户自觉兑齐了钱,连本带息还了。

尤其是丁老头儿,见到当年的工作组又来了,逗趣风声地说:“这回可把你们给盼来了,你们帮俺建设小康,可别忘了给我们再买骡子呀!”

哈哈,哈哈,笑声连成一片,沁人肺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