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1801班杨永志现代汉语问题探究
(2018-12-16 11:07:02)
1.
因为在军队中,士兵来自天南地北,口音不同,在交流中苦恼2和R混淆,7和1分不开,1和E更是没有区别。如果在战争时传输了错误的信息,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找出一种统一的叫法,军用数字的读法诞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应该读作“幺两三四五六拐怕勾洞”。一和二的读法流传较广,成了日常用语。
2.
相对于两,俩形容人的时候更加亲昵,同样的还有仨。为什么单人旁加上其他的数字没有这个意思。而且没有单人旁加“一”和“六”的字呢?
3.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老板娘”是“老板”的“娘”,“姨父”是“姨”的“父亲,“姑夫”是“姑”的“父亲。直到后来才发现自己错了。按照这个原理,“妈妈”应该叫爸娘?中国人对亲人的称呼为什么这么奇怪?
4.
在“你”下面加一个“心”字变成了“您”表示尊敬,那么为什么没有第三人称表示尊敬的词呢?我用电脑的输入法找到了这个词“怹”,是在北京方言词汇,同“您”一样表示对人的尊敬。
其实“您”这个词最初也是方言用词,在近代融入普通话全国广泛使用,那么为什么“怹”没有像“您”这么幸运呢?
5.
查了字典,“上”用在名词后,表示在中间或地点、时间。我猜测古人是看太阳和月亮来判断时间。上午太阳升起来了,所以叫“早上”;晚上月亮升起来了,所以叫“晚上”
6.
在阅读的时候很多次都被“好不XX”搞得一头雾水,按照字面意思应该表否定的意思,而联系上下文,发现意思跟我判断的相反,于是记住“好不”应该是表肯定的意思。当我读到《西游记》的时候,看到观音菩萨对孙悟空说:“你这猴子,好不讲理,分明是你卖弄袈裟,惹出事来,却到这里来耍叼。。。。”又弄得我一头雾水。差了词典,果然有肯定和否定两种意思。那么为什么要发明这两种用法呢 ?
7.
各种比赛中,看到“中国队大败XXX”我都要想一想中国队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其实“大败XXX”和“大胜XXX”意思一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8.
大概和方言有关。
9.
根据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学者龚伟考证:东汉时,商人大都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俗语有「买东」或「买西」,即到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购货,所以「东西」成为货物的代称。其实还有其他的解释,如五行说形声说史遗说等等
10.
同样的还有下厨房而不是上厨房,那么是什么原因呢?一是因为地理位置,厨房和厕所都在四合院的南面,人的住房在北面,即上房。上厕所的上是蹲在厕坑上,下厨房是去下院的厨房里去。一般厕所安排在院里的西南方。东南方是大门,大门与厕所中间是厨房。还有一个就是人际关系上的尊卑问题,“上”和“下”其实是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尊卑之区,最经典的就是“下馆子”。“下馆子”一开始叫“上馆子”,绝少出现“下馆子”,一旦出现,则意味着日常生活水准比“馆子”里的待遇好,而“馆子”的品位相对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