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二班金潜的问题研究——以黎明和傍晚为例探讨词义的模糊性

(2018-12-06 14:56:33)
标签:

杂谈

分类: (1)以文会友
黎明的基本义是天将明未明的时候,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沛公乃夜引兵还。黎明,围宛城三匝。” 司马贞索隐:“黎,犹比也,谓比至天明。”这里所说的天将明未明究竟是一天中的什么时辰?我们都知道一年里地球绕日公转,导致每天的日出时间都不一样。以我们所在的北半球来说,夏至的时候,北京凌晨2:42天就开始蒙蒙亮了,4:45就有日出,而冬至的时候,北京7:33才有日出,这中间有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差,相当于古人的一个半时辰。
傍晚,与黄昏同义。指日落左右的时间,即日光至晚上的过渡时刻;又有解释说是靠近晚上的时候,这时日落不见而天色未黑,天色先黄后暗,所以亦称“黄昏”。这些解释里大量使用了左右、过渡、靠近等词汇,让人只摸得着个大概,而不知其究竟。同理于黎明,由于冬夏时间差异,所以傍晚一般是指18:00-20:00,也有一个时辰的跨度。
可见,黎明与黄昏实在是两个模糊的词汇。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用这种词汇来描述一个大致的时间,在交流中能体现出一种过程性。而如果现代人的时间观念仍停留于此的话,我们就很难听到“凌晨四点的洛杉矶”这种话了,也无法设置闹钟。这样一来,夏天早醒,睡眠不足;冬天晚起,睡不醒;实在是不好。所以我们现在更重视时间的精确性。另外,我们现在常常用黎明来象征胜利的到来,而日出,我们就简单地说大白话:”天亮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