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合音现象浅析
(2016-06-07 22:31:02)分类: (4)语音/语义 |
汉语中有一种词叫“合音词”,所谓“合音词”,就是在某种原因下,两个音节拼合成一个音节,书写上写作一个汉字的词。这种合音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叫合音现象。合音现象就是指两个经常连用的音节由于快读或者协和律吕等原因合成一个音节的现象。根据有关学者的定义,未被合音之前的两个汉字叫做合音分字,第一个被合音字叫做合音上字,第二个被合音字叫做合音下字。合音现象一般只发生在两个音节之间。
合音现象自古就有,到现在也仍然存在。
例如古代汉语中的诸、盍、耳、孔等。“诸”是“之于”或者“之乎”的合音。“盍”是“何不”的合音。“耳”是“而已”的合音。“孔”是“窟窿”的合音。
口语中的消、甭也都是合音词。“甭”就是“不用”的合音。“消”是“需要”的合音。
数词中的合音词有俩、仨等。“俩”是“两个”的合音词。“仨”是“三个”的合音。
语气词中合音词有“啦”、“呐”等。“啦”是“了啊”的合音。“呐”是“呢啊”的合音。
现代,网络语言也存在一些合音现象。例如“酱紫”中的“酱”。“酿紫”中的“酿”,还有“我宣你”中的“宣”。还有“表”字。“酱”是“这样”的合音。“酿”是“那样”的合音。“宣”是“喜欢”的合音。“表”是不要的合音。
合音词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语言简化的结果。合音现象具体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取合音上字的声母,再取合音下字的韵母合并而成。如“诸”、“孔”、“消”“酿”、“宣”、“啦”、“呐”等。这种合音最为普遍。特殊的一种是声母受到方音的影响,混淆zh、ch、sh和j、q、x的发音,如“酱”,把“zh”读作“j”。
2.合音词与合音上字的声母相同,与与合音下字的韵母相近。如“甭”等。
3.在合音过程中,合音上字的韵尾脱落,合音词与合音上字韵尾脱落后的音相同。如“俩”、“仨”、“耳”、“盍”等。
4.儿化音是合音上字的整个音节与合音下字的韵母合并的合音词。
不仅是汉语,其他的语言中也有合音现象,例如英语中也有合音现象。It’s、that’s等也是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