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玲:辨析“咬死了猎人的狗”(汉语言文学2011221102110083)

(2014-01-09 13:48:46)
标签:

歧义、句法分析、语音

教育

分类: (3)句法/语义

辨析“咬死了猎人的狗”

这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歧义句式,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分析方法是可以解决的。

一、层次分析法

、咬 死 了 猎 人 的 

      1           2     

                3      

 

   12之间是述宾关系,34之间是偏正关系,按这样的划分,这句话的意思便是“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咬 死 了 猎 人 的 

          1            

      3         4   

   12之间是偏正关系,34之间是述宾关系,按这样的划分,这句话的意思便是“把猎人咬死了的狗”。

二、变换分析法

比起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能更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句式之间若能够相互变换,一定要存在着变换关系。

“咬 死 了 猎 人 的 狗 ”可以有两种语法格式:

A:动词+补语(了)+名词1++名词2

这种格式可以变换为:把+名词1++名词2+动词+补语(了)

因此可以这样变换:咬死了猎人的狗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B:动词+补语(了)+名词1++名词2

可以变换为:是+指量名+动词+补语(了)+名词

因此可以这样变换: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那条狗咬死了猎人

从上述的辨析中,可以将“咬死了猎人的狗”这个歧义句式明晰地划分出来。

在书面语中,这个句式显然是有歧义的,那么在口语中是不是也有歧义呢?这就需要另当别论了。

三、语音对语法的影响

事实上,很多有歧义的句式在口语中是没有歧义的,因为汉语中语音对语法是有影响的,不论是语音停顿还是轻重音的强调,都可以把一个有歧义的句式在口语中变得没有歧义。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咬死了猎人的狗咬死了/ 猎人的狗

              咬死了猎人的/ 

在有了相应的语音停顿之后,这个原本有歧义的句式在口语中便没有了歧义。在再看下一个句式:

照片放大了一点儿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照片放了一点儿

第一句强调“照片”,第二句强调“大”,有了轻重音的强调,在口语中,这一句自然也没有了歧义。

现代汉语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不仅要有理性的分析方法,还要有整体的语法意识,在整体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把握整体,恐怕才能将现代汉语学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