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汉语中歧义句
摘要:歧义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困扰很多误解他人说话意义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对于留学生而言,想要对汉语掌握达到的驾车就熟程度,歧义句是必修的一门功课,本文仅从歧义句的定义、歧义分类以及减少语言交流歧义困扰的方法简要说明。
关键字:歧义原因 歧义分类 歧义辨析 歧义消除
汉语博大精深,同一种句法结构,可以同时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并且不同的角度分析就有不同的语言内涵,这就是歧义句。在汉语中,歧义句是个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既然存在就必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我们要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接受语言的多样性,而不是要消灭这种特殊性。汉语的歧义句分为两种,一种是书面歧义,另外一种是口头歧义。
一、歧义句的定义
歧义句是指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及以上的可能的句子,简言之,就是句子的复义性,可以多重理解方式的句子。
二、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文化发源地之一,自人类诞生的原始社会的画图记字到现在的信息科技时代,汉语自身也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的更新变化,汉语中字词的变迁和发展给语言发展提供了各种发展的可能性。
三、歧义句类型
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的规律,本文仅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的角度对歧义句进行分类。
(一)语音产生的歧义
在语音方面造成的歧义通常是指句调。句调一般是指预留中的停顿、轻重音、长短音形式。更不能忽略的是同音词的大量存在,同样的音节形式,却有不同的汉字表达形式,这也会带来歧义。
例如:到这个月底,他还欠款1000元。(还有两种读法:huan和hai,这就造成了这句话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含义。)
(二)词汇因素引起的歧义
在词汇方面,我们应该注意词汇的多样性,比如说一词多义、词性不同等。
例如:我跟她都去学校。(“跟”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连词,这就是词性不同的理解)
我倒了一杯茶。(“倒”可以理解为倒掉或者倒上。)
(三)语法因素引起的歧义
在语法中我们要注意的是句子的结构层次不同或者层次切分不同等因素。
例如:妈妈说服小红和她同学一起去。(“她同学”既可以指小红的同学也可以指妈妈的同学。)
你的任务是做好事。(“做好事”既可以指做善事或者把事情做好。)
(四)语义因素引起的歧义
这语义这方面要注意的是施事受事关系不同、领属关系以及介宾短语产生等等的歧义。
例如:他谁都认识。(可以理解为“他认识的人多”或者“别人都认识他”)
小红的照片很漂亮。(可以理解为“小红照的照片很漂亮”或者“小红是照片的主人公的照片很漂亮”。)
三、歧义现象的消解
歧义现象是汉语的特殊现象,是语言系统错综复杂精密微妙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汉语的先进性。虽然严格上来说,歧义是一种不完整的语句表达,但是,在很多场合上歧义句运用德恰到好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只需要学会分析产生歧义句的原因,需要学会在学习中生活中尽量避免它的消极影响。所以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歧义现象的消解。
(一)同义词替换
对于“跟”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作为介词或者连词的功能换成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介词或者连词。
(二) 变换词序
对于层次切分不同产生的歧义句,主要是由于表层结构中各成分可以有不同的结合次序,如果碰到这类的歧义句,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需要变换其中某些词的次序,从而消除歧义的可能性。
(三)增加词语
造成歧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显性或者隐形语法关系的含混,因此,当我们在转换深层结构为表层结构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句子中添加省略掉的词语,当增添了一些字词句的时候,句子就会显得比较完整,就可以降低歧义句的可能性。
(四)增加语境
在人们交际过程中,说话常常有一定的语境,因此,如果对于语境不明确的歧义句,当我们想要消解歧义时候,我们可以给这句话增加一个需要的语境氛围。
(五)标注重音
在口语中,为了强调某一种意义,可以读出句中的逻辑重音,精准表达出自己要表达的意义,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歧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