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胜男:关于“晒太阳”来源的分析(10级汉语言文学2班2010221102110016)

(2012-12-19 22:55:24)
标签:

沈胜男

晒太阳

来源

qqs

分类: (3)句法/语义

关于“晒太阳”来源的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人在太阳下晒”说成“晒太阳”,咋一看既不合语法也不合逻辑,于是关于“晒太阳”的分析就有几种解释:1、动宾结构;2、被动用法;3、约定俗成的用法;4、动补关系,省略介词“于”。

 

一、动宾结构

首先有人分析“晒太阳”是动宾结构,“晒”是谓语动词,“太阳”是“晒”的宾语,而主语就是人,人不能成为“晒”的动作的发出者,所以这种解释不能成立。

 

二、被动用法

有人认为是被动句,而一般的被动句中也没有“晒太阳”这种类型的句型结构,所以“晒太阳”也不能说是被动句,也不是被动句的省略。

 

三、约定俗成

在找不到确切答案后有人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用法,类似的还有“看医生”、“刻蜡纸”等,这种说法看似还可以。

 

四、动补关系,省略介词“于”

在经过分析后,发现此句是动补关系,是省略了介词“于”的动补关系,古籍中有过类似句子,如:

《孙子》中:“宋有田夫,自曝于日”

陶渊明的《自祭文》中:“冬曝其日,夏灌其泉”

《孙子》中“自曝于日”就是“晒太阳”的意思,省略“于”后就是“曝日”;《自祭文》中就直接省略了“于”,所以我认为“晒太阳”一词就来源于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