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雪莹:“没”的词性与用法探究 (10中基 2010221102310025)

(2012-11-16 17:34:37)
标签:

杂谈

qqs

湖北大文学院

刘雪莹

“没”的词性与用法探

分类: (2)词汇/语义

   “词是能够独立应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在一个语句里代表一定的意义、一定的语法手段,同时它又具有固定的语音、丰富的语意,能够独立应用。据此把“没有”一词拆分为“没”和“有”之后,依然可以判断它们仍是两个词,但是它们的词性和用法却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现代汉语中的“没”

 

没   méi

 

1.无,没有:没词儿 没脸 没趣

2.不曾,未:她从没缺过席

 

 

没   

 

1.隐藏:出没 埋没 辱没 神出鬼没

2.漫过或高过:没顶  淹没

3.沉下去:沉没 吞没

4.消灭:没落 泯灭

5.财物充公:没收/抄没

6.终,尽:没世 没齿难忘

7.死。同“殁”:病没

【没 mò药】没药树的树脂,中药入医。

                                   ——《现代汉语通用字典》

 

 

下面来看几个例子:

 

(1)他四嫂,小孩子讲话,没轻没重的,千万不要同他一般见识。(陈登科《风雷》)

(2)他们也没敢提出老三来,怕一提出来就涉及分家的问题。(老舍《四世同堂》)

(3)没关系,这次虽然你没能夺得冠军,但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

 

(4)他这个人,一向严于律己,秉公执法,对于徇私枉法这类事,从没轻视过。

 

   以上前面两个例子中的“没”表示“没有”、“未”的意思。这时的“没’’用来表示否定性回答,和“不”大致相同,它回答的否定情况是已经发生了的情况,但是与“没有”相比,它不能单独回答问题。而后两个例子中的“没”则表示“没有”、“未曾”的意思。它表示的否定情况还没有出现或者还没发生,也不能用在问句末尾或单独回答问题。并且它已经失去了“已然”的意义及其用法,而是完全用于表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或状态。以上是“没”作为副词的用法,它也可以用作动词表示“领有”、“具有”、“存在”、“程度”、“状态”等的否定,而且在用作表示“状态”的否定时可单独回答问题。具体的看例子:

 

1.表领有、具有的否定:

 

没火车票。

没理由。

没意见。

 

2.表存在的否定:

 

屋里没人。

家里没电。

 

3.表程度的否定:

 

来了没三天就走了。

你没她胖。

谁都没她会说话。

 

4.表状态的否定:

 

你吃饭了没有?还没呢!

 

    这里当“没”作动词用时,其句子显得很特殊。在它表领有、具有的否定属性时可直接省去主语,并且其他表存在、程度、状态的否定句都显得很口语化。这是因为“没”所表现出来的语法功能主要的是言语交际中的语意否定功能,而“没”一词又大多被用在言语交际中。

 

以上是“没”在现代汉语里的用法,同时我们也知道在古代汉语里是单音节词占主要地位,那么把“没”推至古代汉语里又会是什么状况呢?动词“没”在古汉语里念“mo”,它没有今天“没”的意思。参考《文言常用八百字通释》(钱大群、秦至沛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可得出“没”的用法和释义。

 

 

二、古代汉语中的“没”

 

1.没(mò),死亡……

 

2.通“昧”(mèi):

(1) 昏暗,愚昧。见《说文》。《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没没,当读作“昧昧”,谓糊涂,不明事理。

(2)冒昧,轻率鲁莽。《战国策•赵策四》:“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以卫王宫,没死以闻。”

《史记•赵世家》,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十八均作“昧死以闻”。&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没,假借为昧。”

 

3.通“冒”(mào),贪。字见《说文》。《国语•晋语二》:“穆公曰:‘吾与公子重耳,重耳仁。再拜不稽首,不没为后也,起而哭,爱其父也;退而不私,不没于利也。’”

 

注:“没,贪也。不没,不贪。利,国家也。”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没,假借为冒。”

             

                          ——《通假字解释》冯其庸、邓安生著

 

 

没(mo):动词

 

(1)沉没、淹没: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史记·西门豹治邺》)

(2)潜水:南方多没人。(苏轼《日喻》)

(3)隐没、消失:出没于京波万仞中。(周密《观潮》)

(4)进入、隐入:出没于淮间(闻天祥《指南录后序》)

(5)沦没:后随组野侯没湖中。(《汉书·苏建传》)

(6)不存在:未闻刃没而利存。(范缜《神灭论》)

(7)同“殁”死:始皇没。(贾谊《过秦论》)

(8)没收、充公。籍为官奴婢的刑罚:收录其妻子没为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索引)

 

 

显然在古汉语里“没”仅作为动词来使用,并且它的发音也仅是我们今天的两个发音中的一个。同时它的词性很单纯,但意义和用法却很丰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