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莹:“没”的词性与用法探究 (10中基 2010221102310025)
(2012-11-16 17:34:37)
标签:
杂谈qqs湖北大文学院刘雪莹“没”的词性与用法探 |
分类: (2)词汇/语义 |
一、现代汉语中的“没”
没
1.无,没有:没词儿
2.不曾,未:她从没缺过席
没
1.隐藏:出没
2.漫过或高过:没顶
3.沉下去:沉没
4.消灭:没落
5.财物充公:没收/抄没
6.终,尽:没世
7.死。同“殁”:病没
【没
下面来看几个例子:
(1)他四嫂,小孩子讲话,没轻没重的,千万不要同他一般见识。(陈登科《风雷》)
(2)他们也没敢提出老三来,怕一提出来就涉及分家的问题。(老舍《四世同堂》)
(3)没关系,这次虽然你没能夺得冠军,但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
(4)他这个人,一向严于律己,秉公执法,对于徇私枉法这类事,从没轻视过。
1.表领有、具有的否定:
没火车票。
没理由。
没意见。
2.表存在的否定:
屋里没人。
家里没电。
3.表程度的否定:
来了没三天就走了。
你没她胖。
谁都没她会说话。
4.表状态的否定:
你吃饭了没有?还没呢!
以上是“没”在现代汉语里的用法,同时我们也知道在古代汉语里是单音节词占主要地位,那么把“没”推至古代汉语里又会是什么状况呢?动词“没”在古汉语里念“mo”,它没有今天“没”的意思。参考《文言常用八百字通释》(钱大群、秦至沛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可得出“没”的用法和释义。
二、古代汉语中的“没”
1.没(mò),死亡……
2.通“昧”(mèi):
(1)
(2)冒昧,轻率鲁莽。《战国策•赵策四》:“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以卫王宫,没死以闻。”
《史记•赵世家》,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十八均作“昧死以闻”。&朱骏声
3.通“冒”(mào),贪。字见《说文》。《国语•晋语二》:“穆公曰:‘吾与公子重耳,重耳仁。再拜不稽首,不没为后也,起而哭,爱其父也;退而不私,不没于利也。’”
注:“没,贪也。不没,不贪。利,国家也。”
朱骏声
l
(1)沉没、淹没: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史记·西门豹治邺》)
(2)潜水:南方多没人。(苏轼《日喻》)
(3)隐没、消失:出没于京波万仞中。(周密《观潮》)
(4)进入、隐入:出没于淮间(闻天祥《指南录后序》)
(5)沦没:后随组野侯没湖中。(《汉书·苏建传》)
(6)不存在:未闻刃没而利存。(范缜《神灭论》)
(7)同“殁”死:始皇没。(贾谊《过秦论》)
(8)没收、充公。籍为官奴婢的刑罚:收录其妻子没为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索引)
显然在古汉语里“没”仅作为动词来使用,并且它的发音也仅是我们今天的两个发音中的一个。同时它的词性很单纯,但意义和用法却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