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喻焱春:从《诗经》中看词头“有”的用法及作用 (10中文基地2010221102310031)

(2012-11-02 23:25:32)
标签:

词头“有”

湖大文学院

喻焱春

杂谈

中基

分类: (2)词汇/语义

一、词头的定义

 

词头:词头不是词,“而是词的构成部分。它们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只起语法作用。

 

注意:①词头不是词,但能构词;

      ②没有具体意义,但有语法作用;

      ③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前缀,能标明词姓

 

     周本淳把这类词叫“音节助词”:“古代汉语种虚词,专职附在别的词的前边或后边,既有凑足音节的作用,又有标明词性的作用。我们管它叫‘音节助词’。”

 

    王力也指出: 词头、词尾不是一个词,他们只是词的构成部分,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词性。有些词头也不专门表示一种词性。在那种情况下, 就真正是有音无意义了。

 

二、词头“有”的几种用法

 

1、“有”字作为词头,最常用于专用词的前面,常见的有上古的朝代名、国名、部族名。如:

 

①我不要监有夏,亦不要监有殷(《书经•如诰》)  

②禹攻有扈(《庄子• 人间世》)  

③号之是有巢氏。(《韩非子•五蠹》)

 

这种朝代名词前面加“有”,一直沿用到后代,如“有唐”、“有明”等。

 

2、《诗经》中“有”作词头,主要用于某些名词前面。例如:

 

①豺虎不食,投界有北;有北不受,投界有吴。(《诗经•巷伯》)  

②桃之夭夭,有贲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④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子同行,颜如舜英。(《诗经•有女同车》)  

⑤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出其东门》)

这些词出现是在特定的词前,并无延续。  

3、诗经中“有”作词头,还可以用于某些形容词前面。例如:

 

①不以我归,忧心有忡。(《诗经•击鼓》)  

②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诗经•遵大路》)  

③鲁道有荡,齐子由归。(《诗经•南山》)  

④四骐翼,路车有爽。(《诗经•采芑》

 

三、词头的作用?

 

将《诗经》里的诗歌与现代民歌来作一个比较。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民歌:《想亲亲想在心眼上》

蜜(啦)蜂(啊那个)飞(啦) 在(呀那)窗眼(眼那)上;想(啦)亲亲(那)想(啦)在(呀那)心眼(眼那)上。稻(啦)黍(呀那个)开(啦) 花(呀那)顶顶(那个)上;操(啦)心心(那)操(啦)在(呀那)你身(呀) 上。阳(啦)婆(啊那个)一(啦) 落(呀那)山根(那个)底;一(啦)阵阵(那个)思(啦)想起(那) 哥哥( 呀)你。一(啦)对(对那个)胡(啦) 燕(呀那)绕天(那个)飞;不(啦)想啊(那个)别(啦)人(呀那)单想( 那个) 你。

 

比较可发现:民歌中四段复唱,原因是它们都是按同一个乐谱来演唱的,四段歌词虽然有变动而音乐曲调是相同的。由此可以推知《桃夭》三段只所以是重章复唱的,原因也是拥有同一个乐谱。其次《桃夭》和《想》都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桃夭》以嫩红的桃花, 红白的桃实, 青葱的桃叶比兴美满的新婚; 《想》借蜜蜂、稻黍、阳婆、胡燕比兴想亲人之情。此可见比兴手法在《诗经》与现代民歌中的运用是一致的, 古老的民歌文化传统蕴育了比兴。

第三, 大量运用叠音词。《桃夭》夭夭、灼灼、蓁蓁、《想》顶顶、心心等。叠音词可以增音乐性, 便于演唱。由此也可以看出《诗经》与现代民歌, 在民歌文化上的一致性。

 

可以得出结论:《诗经》中词头是和节拍而作的衬字。其本身并无实意。《诗经》中的词头,它们在《诗经》中也是不表意的, 有时可以结合上下文随文释义。它们与后面汉字的结合又不像现代汉语中前缀那么紧密。

它们只是一种古老的民歌衬字在《诗经》中的遗留,这些衬字是没有具体意义的, 在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合乐演唱, 到了后代歌词与音乐分离, 就成为了一种随文释义的音节助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