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公粮

(2025-05-13 07:29:15)
标签:

往事漫忆

收公粮

杂谈

从五六十年前的人民公社时代走过来的,当时的农村生产队青年,现在的他们也都进入暮年,在他们的记忆中,是忘不了交公粮的经历的。而我,七十年代初就是基层粮管所的职工,当然也忘不了收公粮的热闹情景。

收公粮只是一个简化的说法,因为在收公粮时,并不是单纯收公粮,同时还收购统一征收的购粮,两者是同时收购的。所谓的公粮还有一个名称,那就是农业税,农民以粮食抵税款上交;所谓的购粮,则是通过政府征收的方式从农民手中购买部分粮食,主要是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生活,是强制性的任务,必须完成。当时购粮的价格不是由市场供求决定,而是根据城市居民的购买力确定的,城市居民整体的工资水平能承受什么样的粮价,就决定给农民多少钱的收购价。所以收购价比市场流通的价格低了很多,每百斤才9.80元,大概是市场价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不管市场价格的变化,都保持固定。有时粮食歉收,市场上每百斤稻谷会飙升到近百元,但粮管所的收购价仍然是每百斤9.80元。

当时很多地方的财政收入要依靠农业税,而农业税以统征粮食为主。公购粮的征收,由各地粮管所执行,在夏秋两季完成,北方的有些地方则只在秋季征收。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历史上各个封建王朝,都是以征粮的形式向农民征税的。受数千年传统的影响,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缴纳皇粮国税,这在农民心目中属应尽的义务。到了新中国,自己当家作主,更是激发农民们的爱国热情,他们丝毫不会含糊。在生产队的岁月里,交公粮是一件大事,也是每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承载着农民对国家深深的责任感和质朴的爱国情怀。农民把交公粮不仅看作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荣誉。所以尽管那时农民自己的粮食也不够吃,但都会想办法完成粮食征购任务。

交公粮的时候,整个生产队就像被按下了快进键,进入到紧张又忙碌的节奏中。谷物收割下来后,经过晒干扬净,去除杂质,就可以交公粮了。生产队到粮管所都有一定距离,一般几里,多则十几里,全生产队的人员都紧急动员起来加入到运粮的行列,青壮年不用说,就连大姑娘、小媳妇、中学生都要加入其中。送粮的队伍挑着装着稻谷的箩筐,整整齐齐浩浩荡荡向粮库进发。每一担一百来斤,体力好的就多挑一点,体力差就少挑一点。到粮库后,按先来慢到的次序排队,等待验质员的验质。经过验质后,合格的就倒装入粮管所的专用箩筐过磅,每一箩筐大约100斤左右,再抬入粮库里面倒下。全部过磅后,还要等结算及开票,拿到发票后,就算完成任务可以打道回府了。

为了迎接粮食的入库,粮管所早早就进行准备。第一,腾出粮库,保证有足够的仓容储存新粮;第二,进行全所的总动员,所有人员不管原先干什么的,都必须支援收粮第一线,保证有足够的人力开足磅台,尽快疏导粮食入库;第三,雇佣临时工作人员帮忙,主要是负责维持秩序,有的在仓库内督导把粮食倒到指定的地方,有的在室外督促排好队;第四,做好后勤准备,备好做饭所需的食材燃料,请厨师帮厨,关键的一点是申请足够的肉票,伙食才办得好。除了正餐之外,还要安排宵夜;第五,安保安排,这么多人到粮管所,保证秩序是个大问题,必须事先联系派出所,请他们适当关照,同时也安排护仓民兵到场巡查;第六,其他杂项的事也要做好准备,比如:场地清扫,电路检查,安装仓库内外照明电灯,室外过磅台的搭建,开水供应处的设置,等等。

收公粮是一个季节性很强的工作,一般一个月左右,但最繁忙的时段就集中在十天左右。稻谷收割下来后,必须抓紧时间晒。南方多雨,尤其是夏收时节,正好是雨季,雨水说来就来,只要有好天气,都抢着晒稻谷。刚收割下来的稻谷含水分都很高,不及时晒会发霉,所以好天气时大家都抢着晒谷子。夏天太阳猛,不几天就能晒干,晒干后都往粮管所送,各生产队送粮的时间叠在一起,造成粮管所的工作量激增。因此,只要有好天气,就特别忙。上午,就有人开始把昨天晒好的谷子送来,但为数不多,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就进入高峰期,当天晒干的粮食络绎不绝送过来了。粮库的广场上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一直要忙到深夜十二点左右。我到粮管所的头两年,是负责过磅,之后是负责结算及开票,这是所有工作最后的一个环节,往往是人家忙完后,我还得继续工作,直到把当天的入库数结算清楚,这时已是第二天凌晨的一两点钟。第二天一早还要投入工作,但那时年轻不觉得累,而且还觉得,能够比别人多承担工作,是很光荣的事,感到自豪。

      公粮作为农业税直接征收入库,国家无需付费,购粮则是国家定的固定价,没得讲价,因此在价格上与农民没有争议。但矛盾集中在验质上,争议不断,吵个不停,有时还会爆发激烈的冲突。验收的质量通过了,就顺利入库,农民们可轻松回家了。一旦验出质量不合格,需要返工处理,矛盾就来了。不够干就得拉回去重晒,有杂质、不够饱满要用风车再过一遍,这意味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粮食还会因此减重,这是实打实的利益受损,生产队不会就此罢休。还有,那时没有先进的仪器检测,是否合格基本上都凭个人经验,因此很难服人。你说稻谷不干,他说稻谷很干,没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因此谁也说服不了谁。但粮管所是不可能降低标准让粮食入库的。粮食入库后,有一系列的质量检查,其中有两大指标在考核你,一是出米率,这是检验稻谷饱满度的;二是含水率,可用蒸馏法测出,稻谷干不干可检验出来。如果不合格,是会挨批评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比如入库后发生霉变,是要挨处分的。

当时我们粮管所有两个验质员,一个老蔡,一个就是老尖。老蔡比较耿直粗鲁,说一是一,不懂迂回,话也没说得那么好听,经常会与人吵架,出现矛盾不易解决;老尖比较油滑,说话懂得转圜,矛盾少一点。老蔡不抽烟,送来的烟一概拒绝;老尖抽烟,送来的烟来者不拒。那时农民送烟,都是一支支送,没有成盒送的,都是小意思,目的是通过送烟拉近距离,好说话一点,谈不上行贿受贿。最终,不管怎么吵,胳膊还是拧不过大腿,还得听验质员的,但要费很多口舌,说很多话。如果到最后,矛盾没法解决,就交由粮管所主任处理,再不行,再由公社干部叫来大队干部一起调解。

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交公粮就成为了历史记忆。但粮食部门还是继续向农民收购粮食,但意义已完全不同。农民可以卖给国家,也可以自由卖给其他粮商,完全看农民的意愿。国家收购粮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价,可以随着市场变化而调整。国家大量收购粮食,是作为农业政策的一部分,保证有多少收多少,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稳定收购价,是对农业生产的最大支持。最近我看了一些回忆当年交公粮的文章,对当时的粮管所验质员颇有微词。有的文章说,当时粮站收购验质员是多么的牛,虽然没有什么官职,可手中的权力却不小,叫你质量过关就过关,叫你先过磅就先过磅,说一不二,各大队书记、生产队长都必须讨好巴结他,也不敢得罪他,更别说交公粮的老百姓了,奉烟递水者都排成队,有的甚至说验质员贪污受贿。个别验质员行为不端是存在的,但验质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多少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图谋不轨很难做到。验质工作也特别辛苦,除验质外,还要应付那么多人无止境的提问质询,大太阳下在广场上来回走动十几个小时,上晒下烤,一天下来,疲惫不堪。

 2025-05-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