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可离舍,情难断舍
(2024-11-01 07:49:30)
标签:
钱物我观断舍离杂谈 |
“断舍离”的生活理念,戳中了无数都市人的内心,极简主义的风格也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起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定时进行大扫除,仿佛是不扔点东西就浑身不舒服。“断舍离”,真的就是把东西扔掉这么简单吗?最初那些仅仅承载了自己旧时记忆的生活物品,还能被轻易丢弃,但那些与亲人、爱人、朋友有关的种种物什,那些难以割舍的羁绊,真的能轻易当作垃圾扔掉吗?
“断舍离”的观念,是教人要舍得,道理自然是对的。但道理是道理,人又怎么可能什么都舍得呢?有些物,有些人,有些情,无论如何是舍不得的。有舍得,就有舍不得,这才是人生。舍得,是人生的大方与洒落;舍不得,是人生的执着与深情。事实上,丢掉的每一件旧物件,失去的不止是旧物本身,还有它们承载的所有记忆和情感。扔了所有旧物,就是扔了回忆,过去就一无所有了。旧物,是过往岁月年华实实在在的载体,如果把它们纯粹当作物质性的旧东西处理掉,实很可惜。
能在时间的沉淀中留下的东西,早已超出它们本来的价值,经过时间的淘洗,旧的东西似乎就被赋予了灵魂,令人亲近。老物件是过去生活的见证,是回忆的温床,可世人有时轻看旧物。殊不知,人生难料,须有旧物相伴,回忆才能轻轻附着其上。正因为这些旧物的存在,才会时时唤起你的记忆,缠绵而温馨。生活,并不是像做设计一样,只要进行“断舍离”,就可以变得简单干脆。所以有人就说:“真正的极简主义不是靠不买和丢弃实现的,而是:你物质充盈却不会为欲望所牵,你感情丰富却不会为情绪所累,你过尽千帆却不会怀疑人生,或许这些,才是我们穷其一生都想得到的最终。”
断舍离,过上极简的生活,似乎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但是,极简生活大刀阔斧砍掉了冗余,同时也会把日常生活细节所需的东西也砍掉,让你生活起来感到缺乏与不便。其实,不修边幅的生活会给你提供随手可得的方便,所以,要过简单生活,也要破除极简迷信。生活的主体是你自己,而不是给别人看的,一丝不乱干净整洁是要付出代价的,略显杂乱才是过日子应有的样子。当我们越是加快脚步向前走,想追赶上新的自己,旧的自己就越是如影随形,难以丢舍。是否能真正忘记,是否真正与自己和解,只有自己心里知道。人生自世,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各自追求不同,也就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喜欢极简主义就自己喜欢好了,没有必要强求别人趋同附和。
崇尚“断舍离”的人认为,“用减法清理掉生活中的赘物,简单生活美好而正确。”这有些言过其实,把生活绝对化了。“任何事物只要简洁就更美”,其实是大错特错。如果大家都追求简单,这个世界将变得索然无味。生活不仅要做减法,有时候必须做加法,即在保证自己原有平衡感的基础上,要为生活添加一些新鲜的元素,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乐趣。
想真正摆脱物的困扰,断舍离是不大做得到的,因为旧的送走了还会有新的买进来。而且,断舍离一旦走火入魔,就会罹患“仇物症”,就像减肥者不幸得了厌食症一样。以为通过对物的排斥,就能纯化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特别单纯的错误。人都是物品依恋者,“物”是人们走入精神深处的梯子。我们经常说“待人接物”,“接物”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反映待人的态度。如果你真的无保留地去践行断舍离,反倒可能会变成一个冰冷的人,没法自然地待人。中国人的心灵从来没有把物仅仅当作一个简单的工具,不把人和物割裂在两个存在领域,而是视人和物为根本上联系着的,彼此亏欠着的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格物致知,万物一体,天人合一,中国古人待人接物的精神世界,值得今人借鉴。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