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自己的主人
(2024-02-06 10:04:50)
标签:
守护自我做自己杂谈 |
入世渐深,搅扰随之而来,于是,有的人偏向走极端,多了暴躁,多了戾气。弥漫在许多人身上有两种负面情绪,一种是自暴自弃,一种是愤世嫉俗,让人冷静不下来。世界上的多数错误和蠢行,存在于这些烦躁不安的人身上。其实,外境好坏并不是苦乐的来源,真正的始作俑者,就是人的内心。悲观与沮丧,会让人心态崩塌,将自己推向更糟糕的境地,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惨不忍睹。变换环境,与正面的人在一起,冷静下来,便可以理性意识到,负面情绪虽然真实存在,但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冷静与思考,才能避免盲目与出错,心安了,也就自在了。
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在摇摆不定中消耗自己,过度地分析、思考以及自我否定,使精神上陷入痛苦而找不到出路。人生很多时候都是自己辜负了自己的,所有的困境也都是自己造成的。所以生命需要觉醒,努力去做自己的主人。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就说:“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它通向哪里。”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也有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路找到了,就必须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变更。
要做自己的主人,就必须处理好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有人总在告诫人们“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不把自己看得太重,是一种修养,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处世哲学。“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之外,其实也应“别把别人看得太重”。实际上,一个人太过“看重”别人,就会看轻自己,并不可取。有的人还特别看重有权势之人,趋炎附势,企望以别人为靠山,这就更不靠谱。“不把自己看得太重”是理性和智慧,“不把别人看得太重”同样是智慧和理性。前者,它要求人们理性看待自己的能与不能;后者,它冀望人们智慧地识别他人,并理性地决定自己的行止。这既是处世哲学,更是为人准则。
自己如何做自己的主人,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蒙田曾提出过一些原则,关键的是心要有定力,不要摇摆不定,不要走极端。蒙田提出的原则共有七条:第一,不让自己过于纵情欢乐,当感到自己跃跃欲试追求情欲与利益以求一醉时,赶快逃避,以免要收回心时头破血流。第二,对待痛苦与享乐要同样节制。心灵在欢乐中张扬与在痛苦中颓唐,同样应该谴责。第三,以平凡的人性为楷模。面对失去而不遗憾,光明正大地享受自己的存在,有条有理,不求奇迹,不思荒诞。第四,不要过分自高自大。人类的瘟疫,是自以为懂事,所有创造物中最不幸、最虚弱也最自负的是人。第五,最重要的事是知道怎样属于自己。对别人的事可以关注,但不要太放在心上,摆脱对人对事的强烈依恋,人世中最重要的事是知道怎样属于自己。第六,努力做自己的主人。在思想日趋充实与稳定的同时,防止自己的过分克制,只怕自己陷入老成持重,精神枯竭,思想断流,这反而更加有害。第七,保持理智和理性。轻易相信别人或被别人说服,被我们归之为单纯或无知,但是对一切不易被理解的事都轻蔑地斥之为胡说,也是一种愚蠢的自大狂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