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容中道,以和为贵

(2022-08-06 15:41:02)
标签:

处世之道

中和

杂谈

为人处世要“从容中道”,不偏不倚,这是儒家所强调的。孔子曾说过:“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生性聪明的人,妄用聪明,喜欢妄自做出异乎平常的事来,而那些不够聪明愚笨的人,把道看得神秘无边,永远摸不着道的边缘;那些自认是贤人君子的,过分重视修道,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反而做得太过头了;而那些很不肖的人,又偏要去追寻稀奇玄妙的东西,因此都永远够不上道的边缘。所以还是要“从容中道”,凡事要不偏不倚,不上不下,不急不慢,客观冷静,中庸地看待事物,处理问题,诚实自然而然地与天道合而为一。

“从容中道”本质是“致中和”,也就是中庸之道。所要求的是,人际和谐、群体与社会和谐,更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中和”是中国人最高的价值追求,《中庸》第一篇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天地一切都各安其所,万物也都各随其生。为人处世别走极端,才能做到方正公允合情合理。

“从容中道”还是修身养性之道。“致中和”的理念对国人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个人更是讲求身心和谐,饮食讲究五味调和,做事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家和才能万事兴,中和的理念充斥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实,“中和”并不是不讲原则、不求进取,“中”是不走极端,但不等于不做到极致,极端是偏激,极致是到位。“和”是和气,但不是一团和气,而是有底线有原则。

“从容中道”也是治家之道。江南钱氏是为世人所公认的望族,《钱氏家训》成为第一个国家级家训非遗项目,给子孙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钱氏家训》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对于小人,应该与其疏远,但没有必要就把他们当做敌人;对于君子,应该以诚相待,不应当曲意逢迎。与人相处,要有自己的原则与底线,知道进退得失,冷热得当,防止走极端。无论是面对君子还是小人,都要不偏不倚,保持一颗平常心,从容中道。钱氏的这条家训,是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具有指导作用。

       2022-08-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