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指责的方式教育孩子
(2022-09-12 07:53:56)
标签:
教育微言方法孩子杂谈 |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中小学,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和父母一同度过的,这一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性格塑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父母一些不自觉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发展。有的家长由于职场的不如意或者生活的压力,特别喜欢抱怨,遇事从来不找自己的原因,而是先指责,接着抱怨各种外界因素。虽然家长并没有教孩子用这种指责模式去处理问题,但孩子每天都在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爱抱怨爱指责的性子。一旦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也是家长难以接受的。
也有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指责、打击、否定或嘲讽为主,缺乏认可和鼓励。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人,往往性格压抑敏感,容易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有着深深的自卑,常高度关注自我的负面,陷于焦虑。同时在与人相处时,因常年受到压制,难于正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就常用指责、嘲讽或阴阳怪气的方式来表达,显得挑剔严苛,言语富于攻击性,较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也使得他们在人群中较为孤独。有的人小时候生活在父母的指责声中,长大后,容易把“指责”的模式代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一方面,容易对身边的人挑剔、苛求、指责;另一方面,往往也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内心总觉得自己不对、不好、不够尽力。
指责确实不好,因为它缺乏宽容。我们都是凡人,是人都会犯错,不好结果的发生往往是综合因素导致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责任,也不仅仅是某个固定的原因。但喜欢指责的人不是这样看,一定要把不理想的结局和某人的行为绑定在一起,提出很多疑问,而且每个疑问都指向自己认定的某个点,只有更坏,没有更好,并将责任归结一方身上,对人际关系的破坏性极强。喜欢指责的人还喜欢拿指责对象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作比较,抬高别人,贬低指责对象。这种“不公平对比”所带来的心理失衡,它不仅会挫伤自信,还容易把当事人引入一种莫名的嫉妒情绪中,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所以,家长必须明白,指责不是好的办法,更不能拿来作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好就是,在孩子面前,不要动不动就指责别人,怪罪社会,更不要动辄就指责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