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感:适度守护,从容待之
(2022-08-01 05:59:39)
标签:
自立于世边界感杂谈 |
社会生活中,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领地,领地内外必然存在着一条界限,对这条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就是边界感。边界感实际上是一种分清两种物体有关联而明确各自属性的认知。健康的个人边界是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而不是对别人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边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个人都应该且也仅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学习和成长,并促使人们去追寻、守护自己的精神世界。有了边界感,事物就处在你能够预期和把握的范围内,是一种可控安全的状态,前提是你必须确保能控制你可以控制的领域,谨慎行事。
为人处世,难在为自己划定“边界”,更难的是自己如何守住“边界”。这就意味着要隐忍,要坚守,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保持距离,有各自谨守的边界,懂得适可而止,过度索取或过度控制注定让人厌倦。叔本华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树立边界感是必要的,但不能因此而对人变得冷漠。界限的设立要有更深厚的的善意,让彼此相处变得更舒适,如果界限感里没有爱,只有惧怕和厌烦,就不是有益处的界限。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人根本就无边界感,不注重交往的分寸,随意踩到了他人的边界,惹人厌烦。但也有一种人边界感太强,他们既害怕别人侵犯自己的边界,也担心自己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边界,很容易就将任何其他事情与自己扯上关系。比如:身边好友不高兴,他们就会担心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分不清自己与他人的边界,怀揣一颗玻璃心,很容易受到伤害。其实,对于个人的边界,还是要正确看待,既要尊重自己的权利,学会拒绝;也不要高度敏感,过分紧张。其中学会拒绝尤为重要,拒绝对方的越界就是出于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能告知对方自己的边界在哪,防止对方以后再次越界。说到底,边界感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觉,只有内心强大了,才可以从容待之,自有一份笃定与淡然。
成年人的基本修养,就是不要侵犯别人的边界,知深浅,懂进退,恰到好处。相比起太过热络没有边界感的人,更喜欢那些边界感比较强的人,懂得回避,进退得宜,适可而止。悬崖的边界很清楚,所以不会靠的太近;但是水的边界比较模糊,所以经常会淹死人。人知道自己的领地和边界在哪,就少了许多纠结、斟酌和算计,不往喧嚣的地方凑,把心思放在更平静和快乐的事情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远而不疏是种能力,近而不入是种智慧。恰如其分地拿捏好边界的微妙之处,衡量着一个人处世的修养与智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