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道》曰:“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人的朴素,是一种本真。朴素,不是淡薄人情,也不是跟不上潮流,而是在浮华中返回质朴状态,纯洁本性,还本心以清明,所以最美。朴素,不应仅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也应当成为处世哲学和人生圭臬。中国人是有隐士情怀和田园理想的。无论是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的追求,还是对“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的生活环境的向往,实际上都反映了一种希望遵从内心回归本真,保持精神独立的隐士理想。
那些于艰难中挺过来,还要把生活经营到美好的人,对人生最有发言权。他们可从自身经历中总结经验,反省过失,寻求教训,发现生存价值和生活真谛。然而,常常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又什么也不想说。生命的平和与冲淡,是自我心性的回归与坚守。怀念简单,怀念纯粹,回归本真,是一种呼唤。以入世者的心态出世,以出世者的姿态入世,遵从内心世界,顺应自我意识,接受自然法则,方能找到初心,生命才能平静安宁。
生活中的绝大部分烦恼的事情,都是因为我们考虑太多、太过纠结造成的。其实,不管在何时何地,遇见什么麻烦事,遵从内心的意愿,问题的解决也就简单顺利些。人的一生,会面临许多选择,重要的是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人生的快乐不是选择了什么,而是是否做到了遵从内心去选择。生命的征途上,我们太想获得成功、太想有所成就,越是如此就越看不清前路,陷入迷茫。茫茫人海,苍苍世事,总有些许人在成长途中迷失了自我。因此,人应该随时审视深藏在自己身上的灵魂,进行自我更新,不为外物所扰,回归最本真的自我,才可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都市的嘈杂喧嚣,已成为现今的公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总有逃离的欲望,但是逃无可逃。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不应光想着逃避,而应该关注安静自我的培养,无法逃离,就想法让那个不耐烦的自我安静下来,回归本真。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都说读书能让我们安静,我们是否可以反过来说,如果有一个安静的自我,阅读也会变得更容易一些。心里平静下来,就更有耐心去对抗喧闹的干扰,做什么事也都会更从容一些,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状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