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功利”与“功绩”
(2021-01-21 07:48:16)
标签:
功名功利功绩杂谈 |
宋代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在他的《满江红》词中有这样一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脍炙人口的名言激励多少英雄豪杰,有志之士。沙场中的功与名,官场中的得与失,人世间的爱和恨,短暂而艰辛所获的功劳,与人生整体大局而言,犹如“尘与土”之别,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岳飞虽不看重功名,但却留下了千秋功名。他的功名,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他的“三十功名",是历经“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艰苦征战得来的,个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
人有理想和抱负,就有追求“功”与“名”之心。作为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纯粹的人,无智则愚,无德则耻,无功则堕,无名则毁。“无智则愚,无德则耻”好理解,“无功则堕,无名则毁”不好理解。这里“无功”的“功”不是功利,而是功绩,“功绩心”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奉献之心,以一己之力报效社会。由于人性的复杂,“功利心”无时不有,时时污染这“功绩心”。“功”与“名”是相连的,古语就说“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当一个人完成了智心、德心、功心的修养之后,必有名声留存,“无功则堕,无名则毁”就好理解了。但人不可以沽名钓誉,做了有益的事之后,不彰显,不张扬,不求回报,这才配称得上一个纯粹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功利”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人生谁不追求“功利”?没有功利就缺乏动力。但是,如果带着强烈的“功利心”去追求,忘记道德上的担当,则很可能就走上歧途。“功利心”是一种不太好的心态,带着这种心态,就会有利就干,无利就不干。“功绩心”就不同了,它的着眼点是在“绩”上,要求尽量把每件事做得优秀,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功绩心”是促进自己进步的一种心态,鼓励你积极向上,建功立业,拿破仑所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就是这个道理。
“功”与“名”,先有“功”再有“名”,容不得本末倒置。有一个成语叫“锦上添花”,急功近利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花”,其实更应当花功夫去准备好锦,有了锦,才能与花匹配。没有锦,自然花也无从添起。为人处世,同样如此,先得让自己练出本领,刻苦奋斗,有了功绩,成为了“锦”,在此根基之上,再追求添花成名之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2019年在获奖演讲中诠释了奋斗之美,他是这么说的:不要等候一切都环绕你,而要展现你真实的色采,直到你被证实是对的;不要寻求某种特定的成果,而要主动寻觅挑战;不要过度分析,不要算计,但要保持敏锐;不要轻忽一棵树或一片水会告知你的事,低下身子来端详杂事,潜进无人之地努力奋斗;不要倾慕于命运的戏剧性,笑着把冲突酿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