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过失”,本义指因疏忽而发生的过错。但有人不这样解释,认为“过”了就是“失”,这种解释不是没有道理。世事并非什么都是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越省越好,相反,过多会成累赘,欲速则不达,省得多了不见得就好。成语“过犹不及”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做事情不到位不行,但做过了头也不行。所以,为人做事切忌过头、过分、过度、过正,必须做到过头事不做,过头话不说。过头事超越自身能力、超越客观需要、超越大众许可,过头话失真、失德、失信,其害都大矣。
“过”了不但“不及”,还会走“偏”,“偏”了就会误,这种错误人们称之为“偏误”。这个世界,不可信的东西太多,学会怀疑,是在保护自己;如果什么都怀疑,什么都不信,过度保护自己,也会走人死胡同,因为你觉得全世界都是坏人。怀疑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保护自己,也可能伤到自己,更有可能伤到别人。学会怀疑,而不轻易怀疑,才能保持身心健康,走在阳光大道上。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思考什么问题,都不能“过”,也不能“偏”,保持冷静、正直与真诚,是对世界、对他人的一种正确态度,一种生活的信念和原则。
过犹不及的反义词就是恰如其分、适可而止、不偏不倚。 一些人之所以能够一路顺风顺水,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勤奋,也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做什么事都能够把握好分寸,恰到好处。“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其实,“难得糊涂”,难在真正地懂得糊涂,知道在什么时机、什么场合下不卖弄聪明;难在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把握好糊涂的“度”,不然就会“过犹不及”。正确的事,由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和场合来做,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做什么事都要懂得适可而止。人生有度,误在失度,坏在过度,好在适度。忍让过了头就会变得卑贱,锐气过了头就会变成霸气;热情过了头就会变得矫情,淡漠过了头就会变成冷漠;谦虚过了头就会变得虚伪,自信过了头就会变成自负;圆通过了头就会变得圆滑,直率过了头就会变成粗率;执着过了头就会变得固执,服从过了头就会变成盲从,等等。做人的诀窍就是“凡事有度,适可而止”,为人做到恰如其分,处事做到见好就收。“度”的把握是一门人生的艺术,你精通了这门艺术,也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