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之后
(2021-03-21 06:50:26)
标签:
错误杂谈 |
心理学上有“归因偏差”理论,指的是,对同一件不好的事,别人做就归结为内因(人品、性格、道德的缺陷),自己做则归结为外因(环境使然、无可奈何、身不由己),对别人归因严苛,对自己归因宽容。“归因偏差”会使一个人只看得见别人的错误,却看不见自己同样的错误,更荒谬的一种情况是,自己错得越离谱,越是觉得自己正确。如此看来,看清别人的错误,对看清自己身上同样的错误并不一定有帮助,反倒有可能坚定他自己是“正确”的信念。
自己犯错后之归因到自身之外,其实是一种“甩锅”行为。现实中所有的“聪明人”都喜欢这样“甩锅”,而都不懂得去正视自己,真正找到犯错的原因。这些所谓的“聪明人”都善于揣摩别人,而不懂得了解自己;都喜欢愤世嫉俗,而都不懂得去完善自己。心理上有“归因偏差”的人,其实都是这样的“聪明人”,但这种聪明是有害的。认识自己的缺憾与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当你能够坦然面对自己时,其实也就可以坦然地面对世界。人,只有完善自己,才有力量去改造世界;只有自知的人,才可能了解万事万物。正视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犯错之后,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是一个人植根于内心的教养。与其推卸责任,不如反躬自省,一个人想不断地取得进步,就在于能不断地自我反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正确的判断,对错误实事求是地分析归因和真心改进,才能完善自己、超越自我。与此同时,犯错之后也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否定的话,就慌里慌张,自乱阵脚,迷失方向,因为没有人是绝对正确永不犯错的。面对别人的否定,你所要做的事:一是吸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利用别人的指点来提高自己,改进不足;二是不要怕犯错,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学会在错误中成长;三是对自己要有信心,错了可以改,错了也可以从错误中汲取营养,走出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