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知,拉面是中国北方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要是有人说,南方的潮汕地区也有拉面,相信的人肯定不多。但是,潮汕地区确确实实有拉抻成线的面条,只不过潮汕人不叫拉面,而是叫潮汕“咸面线”。其状细长如线、柔韧有弹性,而且加盐味咸,故谓“咸面线”。它虽然也是拉抻而成,但做法和风味与北方拉面颇为不同。
北方拉面是在厨房里做的,而潮汕咸面线是在手工作坊里做的。做咸面线要选用优质小麦粉,和上盐水揉成面团,经过揉、搓、甩、拽(用竹杆),然后挂于竹杆上晒干,最后窝成一尺来长一束才算完工。“甩、拽”其实就是拉,所不同的是潮州咸面线一头要挂在竹架上,一头串上短竹竿,用人手拉抻。
北方拉面是淡的,而潮汕咸面线是咸的。潮汕先民以米食为主,中原地区的移民把面食的习惯也带到潮汕。但潮汕地区潮湿闷热,食物容易发霉,不易保存,而加盐可延长保质期。因此就把面条做成咸的。潮汕咸面线制作的关键点是掌握盐水的浓度,要根据春夏秋冬不同气候条件来定,春夏天以及下雨天盐水的浓度要高些,由师傅根据经验确定。
北方拉面是现做现吃的,而潮汕咸面线是保存起来再吃的。咸面线成型晾晒干后,还要再蒸熟自然风干后才成为成品,捆成一扎一扎的装箱后进入市场销售。消费者买回来后或作为礼物馈赠亲友,或根据自己的口味烹调食用。
北方拉面主要是做成汤面吃,而潮汕咸面线主要是做成炒面吃。由于咸面线自身已有咸香味,一般素炒即可,韭菜、绿豆芽炒面线是最佳配搭,有的人还加上点肉丝和鸡蛋也可以。炒熟后的咸面线口感发轫有弹性,咸香诱人,很受欢迎。咸面线做成甜面线汤也别有风味。在烹调中,甜咸配搭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两种味道的主次地位,甜中有咸或者咸中有甜都行,要根据各人喜好而定。做成甜面线汤甜咸交合,耐人寻味。但无论如何烹调面线,都必须经过汆烫这道工序,先用开水焯一遍,一是是使面线软化、熟透;二是去除过多的咸味。
北方拉面主要是做为食材,而潮汕咸面线则在民俗中扮演着一个有意思的小角色。咸面线是细如丝絮韧如绡的细长面条,由于在潮汕语音里“面”的发音与“命”相似,“长面”就有“长命””之意,寓意吉祥。因此咸面线在潮汕地区有着很高的地位,深受城乡人民和海内外侨胞所喜爱。喜庆日子或者是请客吃饭,少不了炒咸面线;人情往来,也要用到咸面线作为礼品;由于是蒸熟的,还可作为小孩的零食,孩子们打闹的时候,母亲经常会揪个面线头塞到孩子的嘴里,自然就安静许多。
就潮汕的习俗来看,咸面线的确有装点脸面、表示礼数的功能。娶亲前的送聘,聘礼有实物和现金,实物须有四式以上:白糖、面线、大吉(潮州柑)、首饰、布料等等;过去“番客”(华侨)回家乡,亲属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做一碗甜面线,再加上两只鸡蛋,恭恭敬敬捧上,这叫请“食甜”;以前办红白喜事,邻里、亲友送来礼信,得回赠礼物,有的人家用的就是咸面线。除此之外,做面线、吃面线也有其独有的含义。刚过门的媳妇给公公婆婆过生日,做甜面线可是一道不大不小的考题:面汤要够甜,面线要韧劲足,不易断。未来女婿送聘礼上岳父母家,也要接受“吃甜面”的考验:甜面再加上鸡蛋,既烫又满一大碗,看你怎么端起来;面线长又软,看你如何用筷子夹起来。总之,在潮汕人眼中,咸面线不只是果腹之物那么简单,而且是摻进了潮汕地区独有文化元素的礼仪用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