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孩子会有那么多“工作”?而普通幼儿园的孩子却老在游戏和玩(东莞地平线儿童之
(2017-09-16 17:54:57)
标签:
东莞儿童之家东莞蒙氏东莞蒙氏儿童之家东莞蒙台梭利东莞蒙特梭利 |
分类: 教育分享 |
根据蒙特梭利的儿童发展学说, 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内在的冲动表现出来的,其外在表现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在蒙特梭利的词汇中, 通常把这种活动称作“ 工作”。蒙特梭利认为“人是通过工作而塑造自己的”。
“工作”是蒙特梭利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其实质和成人的工作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蒙特梭利的教育原理大致可用“工作”二字来综合。
儿童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能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1、从生理的角度讲,工作有助于儿童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儿童最大的愿望是具有正确支配其行动的能力,但他们缺乏该能力。工作是儿童为满足其内在活动需要而进行的,是一种手脑结合、身心协调的活动,正好可以促进其肌肉的协调和控制, 发展正确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2、从心理的角度讲,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 使儿童全神贯注于作业是培养意志的一种途径。工作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儿童一旦投入其中, 就浑然忘我。蒙特梭利在“儿童之家”多次发现儿童专心于自己的工作,而置周围环境于不顾,对别人的故意捣乱、周围的音乐和舞蹈也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这样专注于活动对儿童的意志力是一个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3、工作有助于培养独立性,蒙特梭利所谓的独立性主要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即能自我支配,依靠自己的器官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要求。工作须要独立完成、无人可替代或帮助完成。这样,
人人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 儿童之间没有妒忌, 没有争吵”,
为什么蒙特梭利把儿童的活动称之为“工作”而不是称之为“游戏”呢?她将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如操作教具的活动称之为“工作”,而将儿童日常的玩耍如使用普通玩具的活动称之为“游戏”。
蒙特梭利的“工作”和“游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但是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其中最大区别在于“工作”是现实的活动,而“游戏”特别是她所反对的假想游戏是想象的活动。
在游戏中, 一切都是“ 好像是”、“ 假装是”,儿童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尤其是在假想游戏中, 儿童实现着对成人社会的模仿、学习,以满足他对成人以及成人社会的渴望而不可及的好奇和需求,而这正是蒙特梭利批判游戏的主要所在。
她认为游戏特别是假想游戏会把儿童引向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培养儿童严肃、认真、准确、求实、责任感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行为习惯。在她看来, 只有“ 工作” 才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 而且只有“ 工作” 才能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并促进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
蒙特梭利所说的“ 工作” 是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因此她非常重视环境的创设,
即为儿童提供一种“ 有准备的环境”。她曾经强调说:“我们的教育体系的最根本的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
“有准备的环境”就是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练习的环境, 是一个充满自由、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根据她自己开办“ 儿童之家”的实践,她对“有准备的环境”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①必须是有规律、有次序的环境。
②能提供美观、实用、对儿童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
③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④能为儿童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或教具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⑤可让儿童独立地活动, 自然地表现, 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⑥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总之,它必须是一个能促进儿童天赋的发展, 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的适宜环境。为了能够给儿童提供一个适宜他发展的环境, 蒙特梭利认为“环境必须由一个了解儿童内在需要的成人来准备”。
因为“ 工作” 是儿童的本能需要,只有了解儿童的需要,才能为儿童准备适宜他们生长的环境,而不是在他们的环境中设置障碍。为了准备适宜的环境,
总结:不是搬几套教具,操作几组教具就是蒙氏工作了
目前随着蒙氏理念在中国市场的急速扩张与泛滥,很多人在引用或学习蒙氏教育的时候,往往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引进与移植,比如,蒙特梭利的教具是其教育法的构成要素之一,非常有特色,在移植蒙特梭利教育法时,误认为将蒙特梭利的教具摆放在教室的各个区域就是蒙氏教育法了。
还有的人将蒙特梭利的“工作”理解为机械地操作蒙氏教具,将蒙特梭利所强调的应赋予儿童的自由完全抛弃。他们没能理解教育的中心是儿童, 而不是教具的操作。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工作”的概念,进一步去理解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精髓:在于观察、理解儿童的需要,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教育环境,鼓励儿童进行自由选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