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效东
和家长沟通聊天是我日常工作之一,有一天我和佳佳妈聊天,聊一些佳佳日常的事情。
佳佳妈说到这样一件事:佳佳在小区的游乐场玩,佳佳的玩具枪玩着玩着被一个大一点的男孩拿走了。佳佳请妈妈帮她把玩具枪回来,妈妈说你想要就自己去要回来吧。佳佳去问那个男孩要,但那个男孩子就是不给。佳佳又要妈妈去帮他要回来,妈妈还是坚持让佳佳自己去解决,还说要不回来就给别人玩一会,没关系的。之后佳佳就一直缠着妈妈哭闹,弄得很不开心。
佳佳妈还问:为什么佳佳总是不自信,遇到一些小事总不能自己去解决呢?
我问佳佳妈为什么要坚持让佳佳自己去把玩具枪要回来,佳佳妈解释说,佳佳从小就去上早教,早教中心的老师告诉佳佳妈:孩子的问题要让孩子自己解决,家长不应该插手。所以她就一直按照早教中心的老师说的做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3ZH00SIGG.gif
一些早教中心的老师接受过一些短期培训或者读过几本早教的书,就把其中的一些话、一些方法当成万灵药,变成了教条,不去了解、分析实际情况,就敢去指导家长;而一些家长没有分析的能力,盲目接受这些指导和建议,这样很危险!却很普遍。
孩子的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并没有什么错,但要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佳佳的玩具枪被别人拿走了,妈妈让她去要回来她也去了,但没有成功。她再次向妈妈求助,妈妈却坚持孩子的问题要自己解决。我想问一问:我们希望佳佳乞求那个男孩可怜她把枪给她呢?还是希望佳佳使用武力抢回来呢?佳佳尝试过、努力过想把枪要回来,向妈妈求助妈妈却置身事外,甚至鼓励佳佳放弃,貌似大方地认为给别人玩一会没有什么关系。
孩子的问题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是要分析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的。如果孩子有这个能力,我们可以尽量放手让它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如果孩子没有这个能力或者他尝试努力过仍不行呢?我们当然也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方法也不是放手不管,使劲地将孩子往外推。
按照教育的原则,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解决通过努力可以解的问题。如果孩子确实不具备解决当时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而又得不到任何的帮助,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变得对外无原则退让、妥协,轻易的放弃,伴随的是对父母无边的哭闹。
对孩子能力的了解其实莫过于父母,每次孩子间发生问题,孩子能不能处理好父母心中应该有数。遇到孩子间的问题孩子如果解决不了,我们虽不要大包大揽,也不应不闻不问,适当的介入,提供有限的帮助是必要的,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佳佳尝试过人未能把玩具枪要回来,这时佳佳妈妈应该提供帮助,例如可以陪着佳佳一起过去对那个男孩说:“佳佳想要拿回他自己的玩具枪,如果你想玩必须经过佳佳的同意。”而且要看情况决定介入多深,原则是确保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少介入。
没有哪一种单一的方法能够回应所有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所有行为,唯一适用的答案是:“视情况而定……”。所以我一直坚持在我的讲座中不脱离具体事例去教父母们方法,可惜多数人更愿意听能通用方法,学“招”,认为这样简单实用(流行语叫落地),很少人愿意听原理与原则。教育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体会的,把名人教育家的一些话拿来作为教条来处理问题是行不通的,也是危险的。
(文中孩子的名字使用了化名)
http://s8/mw690/002XJmRuzy7efDKUwHZ27&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