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05月30日

(2013-05-30 11:44:42)

http://s1/mw690/a1ccaca8t7c97236e68b0&690

从传播新闻到运作信息:饮食怎么有了“主义”

 

     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令新闻媒体的内容、手段与功能快速地进行着调适。传统新闻媒体的内容不再囿于新闻类信息,而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一些信息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而是通过精心“运作”,成为深受阅听人欢迎的内容。《北京青年报》 “天天副刊”的每周两版 “饮食主义”,就是通过科学地“运作”了饮食类信息,而使饮食成了一种“主义”。

“饮食主义”版“运作”了什么信息?又是如何“运作”的?这里简要浏览一下“北青生活丛书”的目录,大致就有了一个印象。这个版面的内容琳琅满目,都是与饮食相关的营养健康方面的信息,有我们每天因循、却不知机理的饮食传统的知识解读,有近几年不幸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及时纠正剖析,新闻热点以另一种视角而呈现为生活的科学,时节假日呈现为习俗文化与传统养生汇萃的“佳肴”……

一版一版“饮食主义”,让喜爱的读者们时常感受到一种热情与严谨、生活化与科学性的交汇相融,仿佛每一餐被它“更新”过的饭菜、每一勺由它“点化”过的营养品、每一类它倡导的流行饮食方式,都以一种有形的姿态在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

    信息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与信息源关系密切。“饮食主义”版汇集了国内许多著名的营养与食品专家、医学界的教授、博士、知名人士,他们通过开专栏、写专文、谈观点、发表见解,就日常的营养健康问题、突发的相关事件提供专业而权威的信息。集该版食品安全相关的文章而成的《餐桌上隐藏的危险》一书的写作者中,就不乏工程院院士、专业研究员、著名教授。因了“饮食主义”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节日食俗的文章,也非常注重信息的准确、精要,令人信服。

专业信息的巧妙、有效“运作”,需要既懂该领域、又懂媒体传播的高手,而“北青生活丛书”的主编魏世平老师,堪称难得的佳选。她在多数人还只是匆匆填饱肚子的上世纪80年代,就曾担任食品原料学、营养学的教师,在此领域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先知先觉”者,因此到了生活极大改善的今天,自然就成了饮食营养领域的时潮引领者。碰巧她还是毕业于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与传播学的研究生,并从事编辑、记者的工作,90年代末曾经对国民营养素质问题进行过深度报道,参与过报刊和电视媒体的美食类栏目的编辑、策划,深谙饮食信息的传播与运作之道,这也可以解释为何那些专家教授的文章,在报纸上一点也不艰深晦涩,而是那么的深入浅出、符合大众的阅读和需求。这里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魏老师对生活对世界充满热情和友爱,并深深地感染着她周围的熟人朋友和她为之服务的人们。她为读者和专家、为生活和科学、为精神与消费建构了一个美好的平台。

“饮食主义”,让生活更有爱。

                  陈昌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序二:

     尽管之前通过几次话,但第一次和魏世平老师面对面的合作是在2007年5月。当时,通过魏老师的牵线搭桥,作为嘉宾,我到北青网(YNET.COM)参加关于“学生怎样吃好营养餐”的在线访谈。访谈的效果出乎我们的意料,7000多帖在线提问,5万人次直播中登录,20万人次点击,可以说是出现了“火爆”的局面。

从网友的关注程度让我感受到了大家对营养健康知识的迫切需求,作为一名营养工作者,我也更深深地认识到传播科学营养健康知识的责任。于是,我和魏老师商量,在她主编的“饮食主义”版开辟一个“谈营养”专栏。共同的愿望,我们一拍即合。2008年3月18日,我以“博士谈营养是不是大材小用”作为“马博士谈营养”专栏的开篇,开始了和魏老师的合作。转眼间,我们的合作已经持续了3年有余,“马博士谈营养”共发表了几十篇,在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方面做了一点点工作。

纵观大多数的综合性报纸,健康版块占的比例都很小。毫不夸张地说,“饮食主义”以崭新的姿态在都市报开辟了一个先河。《北京青年报》中不仅有专门的健康版,而且“天天副刊”每周两个整版都属于“饮食主义”,为读者和专家交流营养健康知识和体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魏老师在赠送给我的“北青生活丛书”《餐桌上隐藏的危险》一书中写道:“离开您的帮助,‘饮食’就不会有‘主义’”。其实,这是魏老师的自谦。她可是“科班出身”,受过食品学全日制的正规教育。一方面,她自己就是“专业型”编辑;另一方面,通过她不懈的努力,逐步建立了一支相互信任和支持的权威专家作者队伍。因此,无论是三聚氰胺、红心鸭蛋、染色馒头和面条燃烧等一个个食品安全事件,还是补碘、补钙、母乳喂养等营养热点问题,“饮食主义”版都及时地发出科学的声音,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大众传播学学者闵大洪这样评价饮食主义版,“用新闻的理念在办一个看似‘非’新闻的营养专业版面。而且能让受众接受并从中获取营养知识。”不仅如此,魏世平老师还坚决抵制那些“伪专家”想入侵这个阵地的企图。

多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丰收的喜悦。欣闻魏老师主编的“北青生活丛书”就要陆续付梓,我感到非常高兴。承蒙魏老师的高抬,让我作序,倍感荣幸,但学疏才浅,只能写下自己的感受以示祝贺。祝愿更多的读者能通过这个丛书受益,从魏老师主持的版块中获得更多的饮食、营养与健康的“主义”。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和大家一起“谈营养”。当然,健康的目标,还需要大家把这些“主义”付诸实践。

                马冠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

2012年2月25日星期六于江苏太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