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如家事件:在这场名为性别歧视的社会游戏中,并没有赢家

(2016-04-07 14:06:48)
标签:

杂谈

1.

日凌晨,没有睡的人都被发生在望京和颐酒店的事情震惊了,包括我。

一个女孩在酒店走廊被陌生男子强行拖拽,期间多人路过但并无人制止,直到一位女性房客出手相助,陌生男子才仓皇逃走。

事情仍在持续发酵,有人恐惧,有人呼吁,阴谋论和考据党层出不穷,是非自有公断。

很多人说,这次事件又是旁观者效应的再次体现。

「旁观者效应」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意思是说:在施暴现场,有旁人围观的情况下,个体对受害者出手援救的概率会降低。

当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每个旁观者的道德责任感都会被稀释,人数越多,伸手之前,我们会参考其他人的行为,看着别人的不作为,自己的不作为就会变得没有那么可恶。

在我看来,这次事件并不仅是旁观者效应。

而是全社会,对于女性地位认知整体偏差的最好体现。


2.

像这样的事情远不是第一次上演。

前一段时间,柳岩在友人的婚礼上被几个伴郎举起,准备拖下水。

「视频」包贝尔巴厘岛大婚 柳岩险被扔下水

整个过程中,所有在场男性都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熟视无睹,嬉笑起哄,最后还是贾玲这个女孩勇敢地站了出来,保护住正在尖叫的伴娘。

有人看到闹婚礼的传统陋习,有人认为在场的男人不够绅士像群流氓。

但静下心来想想,如果就是你在婚礼现场,看到同样的情景,第一反应会不会是:

大家正在闹着玩,不必当真。


3.

类似昨天发生在望京和颐酒店事情,我自己也曾遇到过。

某天在中关村地铁站附近,我面前不远的地方走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突然他旁边一个戴着口罩的男人把手搭到了女孩的腰间,女孩马上懵了,然后说:你在干什么?放开!

正是这句话让我愣了一下,抬起头来发现两个人扭打在一起,我的第一反应是:

这是一对小情侣闹别扭。

紧接着我反应出事情有些不对劲,刚想上去问下情况,姑娘却已经甩开男人跑远。

这个姑娘是幸运的,我也在反复问自己: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出手制止?

为什么当我们看到一男一女走在一起时,第一反应会认为女孩的身份是男孩的女朋友。

而男孩的身份,可能是女孩的同事,可能是朋友,还可能刚刚搭讪成功。

对漂亮女孩的评价还会更加苛刻,不论以何种方式成功,都会被人认为是靠脸上位。

「不就是漂亮么,靠男人么,有什么了不起?」

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成为牢牢印在整个社会脑海中的第一印象。

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群体的思想便占据统冶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这也是整个社会环境给女性带来的悲哀。


4.

英国一个名叫「Mankind Initiative-人道精神」的组织,曾经在伦敦做过这样的一个测试:

一男一女两名演员,轮流扮演在公园上演「家暴」的情侣,第一次女子是受害者,遭男友殴打、威胁,第二次男子则是受害者。

摄像头被安装在公园一角,分别记录下路人的反应。

「视频」Violence Is Violence

不出你所料,女子被殴打时,他们站了出来,只不过,首先站出来的仍然是一个女孩。

而当男子被殴打时,他们停下脚步,驻足观看,仿佛在看是一场喜剧,并不时开怀大笑。

为什么?

因为人们根本不觉得女性能对男性造成真正的威胁。

但据Mankind Initiative统计,38%的家暴受害者为男性。在去年,曾有约7.1%的英国女性与4.4%的英国男性曾受到家暴。该组织还称,统计显示,在2012-13年度,已婚男性受家暴的次数甚至比已婚女性更多。

性别歧视在伤害女性的同时,也在同样程度上伤害着男性。

这种伤害甚至更隐蔽,更不为人知,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5.

说实话,如家事件如何定论,剧情会否反转尚未可知。

但在当事人微博下的评论,已经涌现出了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

「搞这么大动静干嘛,不就是想要点钱吗?」

「你一个女孩子出门在外,开房干什么?」

看到这些言论,我才觉得必须要说点什么。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受害者有罪论,人们习惯在道德层面上假设世界是公正的,好有好报,善有善报,一个人之所以受到伤害,一定是因为做错了什么。

你之所以被强奸,那是因为你长得漂亮,穿的少还在大晚上光着大腿去了不该去的地方。

所以,女性在受到伤害时,往往为逃避无端指责,本能地选择隐瞒。

可有的人偏不。

2013年,哥伦比亚大学的Emma Sulkowicz向学校报案称:自己被一个德国籍同学在学校宿舍里强奸,但校方却以取证困难为由选择置之不理。

于是,从2014年开始,每天上学路上,Emma都扛着自己被强奸时的床垫,用这个床垫来标志那件事给她带来的伤害,此后的人生都将负重前行。

http://ww1/large/a1c7b344jw1f2o2l50xcqj20dw099aav.jpg

开始只是Emma一个人扛着床垫上学,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跟Emma一起扛起了床垫:

http://ww3/large/a1c7b344jw1f2o2mq4mu7j20dw08j751.jpg

人们看待她的目光,也从嘲笑和讽刺变为支持和鼓励,一起扛床垫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


http://ww3/large/a1c7b344jw1f2o2yzjfv9j20dw099t9j.jpg

最后,他们把床垫扛到了毕业典礼上,而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只能通过假装捡地上的东西,躲过这次跟Emma四目相对的尴尬时刻:

http://ww1/large/a1c7b344jw1f2o2nhey1jj20dw09amxt.jpg

http://ww4/large/a1c7b344jw1f2o2o52619j20dw08ogm1.jpg

在这一刻,她配得上全世界的尊重。

http://ww3/large/a1c7b344jw1f2o2ou12qwj20dw099dgg.jpg

你们认为艳照流出是女性的错,关起门来做爱是女性的错,被强奸是女性的错,在一番道德谴责过后,却仍然对着屏幕上的照片脱下了裤子。

这次,独自出差住酒店,在人身威胁过后勇敢发出声音的女孩还是错。

伦敦街头站出来的是女孩,柳岩事件站出来的是女孩,这次在酒店站出来的还是女孩。

请问,她们到底哪里错了?


6.

正是沉默的大多数面前,发出声音才显得难能可贵。

很多人说:女性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必要时要砸东西以求自保。

这很重要,但并非最重要。

如果我们都能将女性当作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而不是男性的附属品来看待。

在面对施暴时,不论受害者是男人,还是女孩。

「这是小情侣吵架」,这种念头就绝对不会成为我们的第一感觉。

因为男人还是女人都不重要,大家都是平等的个体,是活生生的人。

因为在这场名为性别歧视的社会游戏中。

并没有赢家。

                                                                                

                                                                   原创文字,欢转发评论

                                          欢迎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杜绍斐」,ID:shaofeidu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