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搭配问题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研讨暨家长开放周教学反思
班级 |
三.一 |
学科 |
数学 |
教师姓名 |
李珍 |
||||
课题 |
简单的搭配问题 |
日期 |
2016.5.18 |
||||||
本课的教学目标 |
|||||||||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
|||||||||
本课的重、难点 |
|||||||||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
对本课的总体评价 |
|||||||||
优点 |
1.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儿童节到了,穿什么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如何选择游览的路线等等。 2.注重学习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本单元的内容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要尽可能的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排出不同的三位数,比赛场次问题等,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用一一列举、连线等方法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3.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能力。 4.注意教学语言的表述,把握好教学目标。 |
||||||||
不足
|
序号 |
不足之处 |
原因 |
改进措施 |
|||||
1 |
教师语言不生动。 |
平时说的比较少。 |
多学习儿童化语言,使课堂更生动。 |
||||||
2 |
小组活动不热烈 |
有人来听课紧张 |
调动学生热情,营造轻松氛围。 |
||||||
对一些问题的反思 |
|||||||||
1.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达到了哪些目标?哪些目标没有达到?为什么? 学习效果良好。教学目标达成,达成了: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
2. 您的教学实施过程和设计思路相匹配吗?如果没有,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匹配。 |
|||||||||
关键环节的提炼 |
|||||||||
针对本节课的某些环节或事情写出您的一些思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某个问题引发了您的一些思考,或者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请详细描述。
一、 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可以怎样穿? 思考:怎样记录不同的穿法比较清楚?
汇报: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到投影台演示:
教师强调:只要有顺序地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