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
(2014-06-08 13:20:46)
标签:
教育 |
一、什么是批判精神?在教学中怎样践行批判精神?
二、何谓反思精神?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
黄圈小学
一、什么是批判精神?在教学中怎样践行批判精神?
(一)批判精神:评论人或事物是非的一种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评论先代是非,批判未了公案。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人类拥有了批判精神,就仿佛掌握了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生命之火。正是这把熊熊燃起的火,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是从怀疑开始的,有怀疑才会有问题。新课程倡导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地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上学生要学会交流、合作、独立思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与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主要从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一是不迷信教师;二是不迷信书本。
1、在中国,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教师言行都是准则、真理。这种思想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与怀疑精神呢?苏联有位教育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类似于中国语文课上的改错练习中,他给学生提供一段文字,然后告诉学生文中有几处错误。事实上,文中的错误可能少于或者多于他说的数目。结果可想而知了,有些孩子为了完成任务,把正确的也给改了,或者还没有完全找出错误的地方。数学课上给一些差条件,根本算不出结果的题目让学生做。长期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是不会轻易相信老师的。尊重信任并不是要完全听从老师。爱迪生在课堂上敢于反驳老师,说1+1=1。很多孩子越大越没有创造力,对学习越来越冷淡,很大部分责任由于教育的失误。我们应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方法进行评价,大胆的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2、人们对书本的迷信是十分普遍的,学生年龄小,更容易以书本为真理。他们眼中教材上的知识绝对没有问题的。一直以来书本上没有把0归入自然数,从来没有学生提出“0”是自然数。现在教材规定0是自然数了,学生也就认定了自然数还包括0,也很少有学生质疑0。课本上介绍十进制,恐怕很少有学生问老师是否还有其它的记数方法。传统的数学教材让学生模仿,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例题的解法质疑,让学生看看是否还有更简单巧妙的办法解答。
二、何谓反思精神?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
(一)“反思”既指不断地反复思考,又指不断地从反面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寻找继续提高的可能。反思精神是具有反思性质的一种意识或心理状态。
(二)《数学课程标准》将“评价标准”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发展学生的潜能。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靠教师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从而“消化知识”。教师不能只以“学会知识”作为学习目的,只关注学生眼前成绩;而应以“学会学习”为目的,既关注学生的眼前成绩又关注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学习中学生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学习方式,向更合理的学习实践努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在课堂教学各种环节中,开展行之有效的反思性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收集和整理数据、探索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技能。引导学生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例如,在学生把问题解答后,通过简单扼要地提问或引导,要求他们回顾解题过程,在反思过程中考虑:(1)回忆解题的方法、过程;(2)概括解题的关键、注意点;(3)改进表达、操作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让解题思路显得自然、有条理。
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低年级学生行为随意性较大,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是比较困难的。正因如此,选择最佳反思时机就是显得尤为重要。刚开始实验时,我们总是在课后请同学来填写反思表。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共同体所拥有的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这方面,我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
(2)集体讨论促反思。
(3)撰写日记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