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与焦虑水平
(2012-12-08 17:50:16)
标签:
教育家庭教育 |
分类: 家庭教育 |
叶克斯-道森定律:
1908年,心理学家叶克斯和道森通过研究,提出著名的叶克斯-道森定律。在一般情况下,学习难度是中等的时候,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即学习动机微弱或过于强烈都不利于学习,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适中时,才会取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可是当学习难度变化时,两者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学习难度很小,学习动机必须十分强烈才能取得好的学习结果。学习难度很大,适当降低学习动机的强度才能促进学习。
焦虑水平:
心理学家通常将焦虑分成三种水平,一是焦虑过低,二是焦虑适中,三是焦虑过度。一般而言,适中的焦虑能够使学生维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产生完成任务的心向,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焦虑过低或过度都不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特别是对复杂的、新颖的以及需要付出心智努力的任务更是如此。焦虑水平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也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通常情况下,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习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高焦虑与高能力的结合也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而高焦虑与低能力的结合则容易降低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率。
作为家长的我们总是希望孩子的学习动机保持适度的强度。其实,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对学习无所谓---学习动机过低时,会督促孩子努力学习;当孩子过于紧张---学习动机太高时,也不由劝说孩子要劳逸结合,适时放松。就像放风筝,线太松了要紧一紧;线太紧了,要放一放,总是在不停地调整,掌握它飞的高度和飞的方向。
刚上高中的孩子,或许还没有找到北,毕竟他比班上的同学平均年龄要小两岁左右,与他同龄的孩子好多还在读初二呢。再加上觉得高中三年才刚刚开始,距离自己的目标还有的是时间去准备、去奔跑。期中考试后,回眸一看周围的同学已经将自己远远地摔在了后面,不由诧异,不由紧张,诧异和紧张之外又萌生出一种望尘莫及的感觉。我心里也一度降温,看到他信心不足的样子,我安慰他,鼓励他,和他一起分析原因,让他意识到自己努力程度和学习方法是首要因素。进步,只要有进步,便成为他的学习动机。
临近高考,每次回家我都观察他的状态,时不时地与他谈起如何控制自己的动机水平,与他一起了解焦虑水平对考试成绩的影响,让他具有自我调控的意识,不紧张也不松弛,保持适度的焦虑水平。最后关头一方面给予他信心:只要做好准备,必将水到渠成;另一方面给他减压,降低动机水平强度,戏谑:即便考上*大学也不错!因此,便对高考,他既信心百倍又不忘乎所以,最终实现理想,得偿夙愿。
参考文献: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