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如歌年代(三)
(2016-10-11 17:08:35)记忆如歌年代
(三)
80年代中后期,我在一所乡镇高中度过了我的高中时代。这所高中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紧邻矿山的一条支线铁路,校舍依山而建,呈阶梯状排列,一共四层,第一层是学校门前满是红土的操场,周边都是杂草,一到下雨天就泥泞难行,第二层、三层呈纵向、井字型、阶梯状排列着一共四栋长方形平房教室,有点像部队的营房,第四层最高处正对大门横向而立的是一栋两层的红砖教学楼,左侧是一栋6层的教师宿舍楼及其他的红砖平房。右侧是一些平房、学生食堂、猪圈等附属建筑。
校园里当时栽着许多梧桐树,初春,和风细雨,梧桐的枝头慢慢绽放着棕黄色的芽苞,每根枝杈上都长满了嫩绿的叶子;盛夏,骄阳似火,每当微风吹过,梧桐树就摇动着它浓密的树冠,给闷热的教室,吹来一阵阵凉爽的风;深秋,万物萧瑟,在柔和的秋风里,一片片桔黄的梧桐叶迎风飞舞;严冬,天寒地冻,它依然挺直着腰杆,在雪后的清晨,带来满树的银装素裹。
当时,由于这所高中高考的升学率比较高,尽管条件比较艰苦,但在周边地区仍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当地市区、邻近乡镇,还有周边县市的一些学生纷纷慕名而来,一时间,学生操周边各种方言、穿戴各异的情况比比皆是,很有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感觉。
学生宿舍是一间教室改建的有些老旧的红砖平房,铁质的高低床一张挨一张,密密麻麻住着30-40名学生,夜间只有一只灯泡,悬在屋顶上,灯光暗淡。由于不爱卫生,男生宿舍里经常散发一股臭袜子、臭鞋子的味道,偶尔还有老鼠出没其间。晚上熄灯前,是男生宿舍最热闹的时候,定时的“卧谈会”开始了,小到学校的某个人、某件事、学过的某篇课文,大到国内、国际新闻、奇谈怪事,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议论、争辩,激情飞扬、唾沫四溅,直到熄灯铃响了,还不肯罢休……
学校的食堂也是有些老旧的红砖平房,用大铁锅、大铁锹炒菜做饭,卫生条件、伙食都不是很好,后来没办法,只好和几个同学一起到校外周边的农家租屋居住,在邻近的矿山生活区的食堂或职工家中解决伙食问题,矿山生活区食堂的饭菜很好吃,为了赶在上早自习前吃上这个食堂的早餐,我和同学们要在早上5、6点天还没亮就得起床去排队,当时一星期的伙食费只需要5元钱,就能吃得很好,那个食堂饭菜的香味至今还让我回味。
课余,我喜欢爬上学校后面的小山,小山不高,几乎没有路,杂草丛生,稀拉拉长着几棵小树,山下是一座小水库,水库很清澈,在小山上、水库旁,我体验着它们四季的变化。春天,小山上生机盎然,绒绒的草芽,嫩嫩的叶尖,在无声中渐次张开,一些小花灿烂地点缀其间,别有一番情趣,山下的油菜花开了,田野里、沟渠边,都是大片大片金灿灿、黄澄澄的油菜花,像金色的绸缎从山的这边一直铺到山的那边。花丛间飞舞着七彩斑斓的蜜蜂和蝴蝶,空气中也飘散着花粉的清香;夏天,酷热难当,偶尔去一趟,也是乘着夕阳西下的黄昏,轻风徐徐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此刻,我感受着孤独的甜蜜;秋天,大地一片金黄,秋高气爽,库水碧透,层林尽染,周边村舍、田野错落有致、炊烟袅袅、鸡鸣狗吠,宛如一幅天人合一、浓墨重彩的油画;冬天,天寒地冻,我便极少去小山,等到下雪天,小山、水库、树木、房屋便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琼枝玉叶,粉装玉砌,晶莹透亮,到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当时有位同学的哥哥在学校旁边开了一个照相馆,专门做学生的生意,他用镜头,以小山、水库、校园、铁路的春夏秋冬为背景,将我和同学们青涩的面庞、纯真的笑脸、青春的的身影、快乐的时光永远印刻在一张张彩色的相片里。偶尔翻翻这些有些泛黄的老照片,心里便涌动着一缕难以言状的温情,柔柔的,暖暖的……仿佛是在品尝一杯杯陈年的老酒,感受着日月更替带来的日益芬芳的醇香……
每天早自习前,学校的高音喇叭里就会播放一些当时流行的歌曲,记得比较深的歌有《春光美》、《少年壮志不言愁》、《我爱你塞北的雪》、《游子吟》、《那就是我》、《小草》、《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小小的我》、《掌声响起来》、《绿叶对根的情意》、《心中的太阳》、《玻璃心》、《狼》、《东方之珠》、《外面的世界》、《思念》、《驿动的心》等,许多是当年春晚的流行歌曲,一夜之间就能红透大江南北。
有一年的二、三月间,刚过完春节,天还很冷,从学校的高音喇叭就经常能听到张德兰用她那甜美抒情的嗓音演唱着《春光美》“我们在回忆,说着那冬天,在冬天的山颠,露出春的生机,我们的故事,说着那春天,在春天的好时光,留在我们心里,我们慢慢说着过去,微风吹走冬的寒意,我们眼里的春天,有一种深情,啊……这就是春天的美丽……”,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充满诗意,在春寒料峭、万物复苏的季节,歌声让我们置身于春天的田野,慢慢诉说、细细品味春天的美景,驱走了初春的寒意,感受着春意盎然的喜悦,带我们走进如诗如画、充满诗意的春天,让我们对春天的甜蜜充满希冀和向往。
当时,一位体育老师在课堂教过我们一首非常动人的歌,那歌声至今还经常在我的耳畔回响。歌名早就忘了,里面的歌词我记得很深很深“江南水乡美如画,小桥深处是我家。深山林中把鸟抓,芦苇荡边戏水鸭,炊烟袅袅,清风阵阵,林下是一丛洁白的茉莉花……”,那天然质朴的美景、恬静淡雅的画面、飘荡在心灵里的歌声,将我带进江南水乡,体验悠闲自得、返璞归真,释放浮华和躁动。
80年代中后期,紧随着社会的步伐,平静的校园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文学热潮,《诗刊》、《星星》、《青年诗人》、《青年文学》等一些诗歌刊物以及北岛、顾城、舒婷、汪国真等人的诗作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传抄,舒婷的“如果我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致橡树》)”、“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峰》)、“为了服从一个理想/天空,河流与山峦/选择了我,要我承担/我所不能胜任的牺牲”(《在诗歌十字架上》),淡淡的忧愁之中又有许多清新浪漫,是这些诗作中的精品。校园里开始萌动着一股诗歌创作和创办文学社团的热潮,一些爱好文学的同学纷纷向文学社靠拢,创办了宏钟文学社和一份油印的文学刊物《宏钟》,刊载同学们的一些练笔之作。还有些诗迷同学向《诗刊》、《星星》等诗刊投稿,为自己的诗人梦想而奋斗。青春的情怀总是诗,当时我也迷上了读诗,课余,我读过徐志摩、余光中、席慕蓉、普希金、拜伦、海涅、泰戈尔等一些名家的诗作,还尝试着写一些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回首那段有诗、有歌、有梦想的日子,仍然可以强烈感受到那时的文化气息、精神启示和心灵冲击。或许只有从80年代走过来的一代人才能刻骨铭心地感觉它的存在,它不仅滋养了一代人的精神与思想的成长,而且在对真善美的坚守中,充满着理想主义的人文情怀。感谢那些日子,它感召和赐予了一代人心灵的洗礼,那绽开在春天里的芳芬诗意,与青春和生命一起流连,获得一份感动、纯粹和激情,“校园诗歌”是一道奇异多姿的风景线,是春天里的枝条,它的每一片叶子在记忆中依然闪亮着青翠、朴素和纯美,甚至令人从它摇响的声音中,还能感受到诗歌在校园的盎然与生机、稚嫩与苦涩、自由与豪情。
与此同时,校园里还涌动着一股台湾文化的热潮,台湾作家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以及三毛、李敖的作品在同学们中间传阅;《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橄榄树》、《兰花草》、《三月里的小雨》等一批纯真、清新、质朴,充满生活气息的台湾校园歌曲在同学口中哼唱;在余光中、郑愁予的台湾现代诗里,我们触荡着浓浓的乡愁,从席慕容、罗兰、张晓风、林清玄的抒情散文中,我们开始萌生清晰的自我意识;给我们压抑的情感以细腻、柔润的舒缓和抚慰……
有一年的暑假,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我迷上了和琼瑶有关的小说、电视、歌曲,为了尽快看完一篇琼瑶的小说《船》,我一晚都没睡,到了如痴如醉、手不释卷的地步,那时看过的琼瑶小说有《在水一方》、《雁儿在林梢》、《燃烧吧火鸟》、《我是一片云》、《昨夜之灯》、《匆匆太匆匆》、《一颗红豆》、《女朋友》、《金盏花》、《一帘幽梦》、《彩云飞》、《寒烟翠》、《心有千千结》、《几度夕阳红》、《秋歌》、《翦翦风》、《却上心头》、《碧云天》、《人在天涯》、《彩霞满天》、《烟雨朦朦》、《聚散两依依》、《问斜阳》、《星河》、《窗外》、《梦的衣裳》、《水灵》、《船》、《庭院深深》、《月朦胧鸟朦胧》、《冰儿》,仅仅读她的书名就己经满口余香,充满诗情画意,带着浓浓的古典美的韵味,她用云彩、寒烟、田野、山林、夕阳、浪花、船等美好的场景,配以柔情缠绵、花前月下、香艳温柔的爱情,诗一般的语言、生动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幅幅温馨、诱人的画面,她的作品将自然的美景与人物情感之间的相互衬托描写得抒情而浪漫,对唐诗宋词恰到好处的穿插运用,更烘托出作品的灵气,有不可抗拒的美感。当然小说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琼瑶小说带来的纯情和美好己经成为一代人永恒的、青春的记忆。
以琼瑶小说拍摄的影视剧己经成为一种产业,也捧红了
许多“瑶女郎”,林青霞销魂摄魄的美丽,林凤娇清秀甜美的气质,吕秀菱超尘脱俗、楚楚动人的惊艳,刘雪华的温柔美丽和眼泪,俞小凡犹如水仙般的清香雅丽,陈德容面若桃花、明艳娇俏的绝色,陈红雍容华贵、恬静优雅的美艳都令人难以忘怀。
琼瑶影视剧歌曲中比较喜欢的有邓丽君从古典《诗经》走出,绿草、碧水、佳人、恍若仙子的《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旋律优美、浪漫抒情、云雾飘渺,令人无限陶醉、情意绵绵的《云河》;潘越云略带慵懒松弛的声线、配合碧海、蓝天、浪涛、夕阳的意境,歌词深沉隽永、况味悠远的《几度夕阳红》“时光留不住,春去已无踪,潮来又潮往,聚散苦匆匆,往事不能忘,浮萍各西东,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蔡琴缠绵缱绻、凄婉悲悯的《不如归去》“多少的往事,已难追忆,多少的恩怨,已随风而逝,两个世界,几许痴迷,几载的离散,欲诉相思……不如归去”;李碧华温柔幽雅的嗓音,悲伤、哀怨、缠绵、温情交织的《梦的衣裳》、《聚散两依依》、《聚也依依,散也依依》;姜育恒厚实动人、略带沙哑的嗓音,曲调凄美缠绵、荡气回肠的《梅花三弄》。
还有李翊君的《婉君》、《雪珂》、许茹芸的《我有一帘幽梦》、蔡幸娟的《我心已许》、高胜美的《彩云伴海鸥》、《天若有情》、江淑娜的《庭院深深深几许》、刘文正的《云且留住》、凤飞飞的《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雁儿在林梢》、《问雁儿》、龙飘飘的《往事只能回味》、萧丽珠的《诗意》等歌曲,或轻松明快,或韵味十足、或甜蜜温馨,这些如空谷幽兰般的歌声空灵如天籁,让人心神俱醉,己经成为经典。
那些年,我通过其他途径听到的比较喜欢的流行歌曲有
李玲玉的《粉红色的回忆》、《无奈的思绪》、《你潇洒我漂亮》、《午夜的街头》、《天竺少女》,费翔的《故乡的云》、《冬天里的一把火》、《读你》,千百惠的《当我想你的时候》、《走过咖啡屋》,徐小凤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心恋》,《再回首》、《沉默是金》、《东方女孩》、《我终于失去了你》、《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情义无价》《三百六十五里路》等。
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一首不知名的歌曲《晚晴》,这首歌由刘舒章作词、李黎夫作曲、段品章演唱“正是秋凉红叶晚,云霞半映天;黄花香透杨柳岸,一杆垂来清波浅,缓步眺炊烟。心虽壮,鬓已斑,半世风雨披双肩,当年沙场挥戈处,千百后人歌正甜。林林广厦托天起,回眸望,弹指间。豪气冲飞南归雁,声震衡阳天,襟怀无愧莫嘘叹,有为方觉人生短,极目望青山。休伏枥,再扬帆,一生搏战几曾闲;而今未下征鞍处,夕阳尽染天地间。滚滚稻浪临风舞,歌一曲,上九天”。这首歌的词、曲、唱都是上佳之作,娓娓动人的歌声里缓缓地、徐徐间勾勒出秋高气爽、青山夕照、闲庭信步、极目远眺、指点江山等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卷。歌词意境广博、苍凉、雄浑,直抒胸臆,借景抒情,道尽了人生的千般滋味,充满壮心不己、老骥伏枥的豪迈情怀,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表达的苍凉凄清,沉郁悲壮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古典美的歌词,配上舒缓、深沉的音乐,非常的耐人寻味,这首《晚晴》虽经历了20多年时光的变迁,仍然散发着永不磨灭的、永恒的、经典的光辉。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那个南风吹拂、梧桐花开了的夏天,注定是一个溢满离愁别绪的季节,当时,班上的同学突然间和谐起来,在即将分别的时刻,平时的不开心,小矛盾在那些天内都不存在了,彼此之间开始拿着一个小本本不停地找这个找那个去写毕业赠言,心里充满着留恋和不舍,溢满伤感。毕业是一件既幸福又不幸的事,幸福的是我们高中时代的学习终于结束;而不幸的是,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就要揣着梦想各奔东西,走向谁也无法预知的未来和各自不同的命运。面对即将到来的人生选择,内心深处有说不出的茫然、希冀,夹杂着惶恐、彷徨与焦灼,是一种钝割般的锐利和痛楚。
罗大佑沧桑暗哑的歌声,在那个离别的季节曾经深深地震动着我的心弦,抚慰着我的心灵,那段无眠的夜晚,我总是一遍遍地在他的歌声中辗转,《闪亮的日子》、《光阴的故事》、《追梦人》、《你的样子》、《乡愁四韵》、《人生何处不相逢》、《似是故人来》……他的歌唱的是离别和怀念,青春和爱情,童年和乡愁,年少的忧愁与叛逆,成长的渴望与迷茫,还有那些无法把握的爱情和纷乱迷茫的尘世,是一代人青春的记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今年花开离别时,明年花开复谁在?每次听他的《海上花》“是这般柔情的你,给我一个梦想徜徉在起伏的波浪中隐隐的荡漾,在你的臂弯,是这般深情的你,摇晃我的梦想,缠绵像海里每一个无垠的浪花,在你的身上,睡梦成真,转身浪影汹涌没红尘,残留水纹,空留遗恨,愿只愿他生,昨日的身影难相随,永生永世不离分,是这般奇情的你,粉碎我的梦想,仿佛像水面泡沫的短暂光亮,是我的一生”,就止不住想流泪,青春动人,浮生若梦,人在凡尘俗世间不得不随着历史的车轮、时代的大潮而随波逐流,宛若大海上渺小无依的浪花,随时会被湮灭在汹涌的波涛之中,将纯真的爱藏于最柔软的心底,期望在这世间遇到梦想中的臂弯,为我们阻挡胆怯和伤痛,哪怕是短暂光亮,就己无悔。
梧桐树花开花落,2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深深怀念那段记载着我的痛苦、忧愁、欢笑、青春的、成长的岁月,怀念校园清晨那朗朗的读书声、悦耳的钟声、流连的脚印和欢声笑语。岁月苍老了容颜,曾经懵懵懂懂、年少青涩的青春杳如黄鹤,一去难再。坎坎坷坷的人生路途上,夜月一帘幽梦,点缀着我难眠的梦魇,月影轻摇,内心涟漪点点,繁华落尽,洗去铅华,回味曾经遗忘的记忆,那些记忆竟然是如此的美好,恍如昨日般清晰,多少次在梦中我又坐进了那熟悉的课堂、多少次在梦中我又行走在那绿树成荫的梧桐树下,在梦中,校园里阳光灿烂、梧桐花依然芬芳……
前一篇:欢迎您在新浪博客安家
后一篇:记忆如歌年代(五)